由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主办的“灾难报道记者传播工作坊”(广州站)今日(4月25日)正好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举行。顾名思义,讨论的主题就是记者如何更好的进行灾难报道。工作坊时间贯穿全天,上午的议程讨论和回顾了汶川、雅安、鲁甸、岷县地震方面的灾难报道,同时也针对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国际报道情况。到下午阶段,由于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的消息迅速传开,会场开始有记者、新闻系的学者向闾丘露薇、南香红、鞠靖、刘伟等现场数十位资深记者发问,讨论有关尼泊尔地震报道的问题。 中山大学新闻系学生:尼泊尔发生了8.1级的地震,刚才发生的这个新闻事件,你打算怎么报道,凤凰卫视会怎么做?(时间15时15分)
闾丘露薇 凤凰卫视记者 闾丘露薇:首先看范围在哪里?虽然是8.1级,但是他在山区,人口很少,他的关注度会非常低。你必须要批评媒体是“势利眼”,尼泊尔?我们要考虑观众对尼泊尔的国家关注度大不大,如果尼泊尔的地震影响了中国的民众,而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就会考虑说会不会让我们的同事去报道。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如果不是因为海啸,受到的关注度不会那么大,但是海啸到目前为止,人类是没有办法阻止,他持续的发酵是因为他后面的核泄露。即便是尼泊尔的死伤人数很大,我相信中国的媒体、国际的媒体应该不会关注得太多,媒体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我的观众是不是关心这个问题。 补充背景:学生提问和闾丘回答问题时,还没有确切的伤亡消息传到会场内。到下午17时左右,闾丘露薇表示,我们公司已经有人去机场的路上了,正赶往尼泊尔。 鞠靖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鞠靖:尼泊尔地震搁在以往报社内部,特别是深度报道部门,早就摩拳擦掌想着怎么去报道,但是今天到现在却没有一点动静,真的是不一样。下面一个说的是媒体死了。 补充背景:讨论国内媒体赶赴灾区报道的计划,此处省略一百万字...... 闾丘露薇:我们也会,我帮助的灾民不会成为我的采访对象。 南香红:我在往往在现场是选择最典型的。 闾丘露薇:很多时候,我是选择愿意跟我聊的。 南香红:作为媒体通行的原则是选择典型性,比如一个细节,一个故事,他是也一个选择性的在里面,三个受害者,A的情况最突出,我肯定选A。 闾丘露薇:比如说救援物质没有难到,我当然也会选择这个典型。大部分的时候来说,我是做电视的,和文字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用画面来说,所以不需要那么多文字的细节来体现。 南香红:如果我能够给A介绍更多的资源,让他渡过这个困难我肯定会做,这个时候区分的不是那么明确。 闾丘露薇:在之前和中间没有联系,在采访完了之后会提供。我是希望能给他报道,也希望遵守我们的原则。 南香红:报纸上也有区分的,南方都市报前面一版就是新闻版。特稿的写法,就是讲一个故事,里面就会涉及情感的表述、故事的表述,非常个性化的,他是告诉你一些非常复杂的,难以用简单的事实说清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在新闻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的事情特别复杂,带的意味一定要用这种方式说清楚。可能更多的比如说电视媒体记者流泪,他会不露声色的告诉你煽情的东西。 南香红 《南方都市报》首席研究员 1、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二学生目前正在尼泊尔,做为新闻系的学生,第一时间发来了现场报道。这既体现了社交媒体的威力,也凸显了新闻系学生特别的新闻嗅觉。如需观看第一时间现场报道,可以搜索并关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官方微信账号:创zeitgeist (sysuchuang) 2、现场分享嘉宾之一的益云地图创始人万涛先生,提供了众包救灾地图的有趣思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微信公众账号“益云”,从而获得有关科技与救灾、报道协同的交叉点。 结语:全天工作坊产生的许多灾难报道的观点、争议和共通点,有些讨论或许不是直接基于尼泊尔地震展开的,但是对于我们如何更好的理解灾难报道,规范灾难报道,都颇有裨益。我们将在接下来几天陆续摘选一些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来源:安平酷(微信公号:appkuo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