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看世界的AB面:从被性侵的小女孩,到用影像发声的TA们

水也有灵魂 2017-5-18 10:342047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吴璟

摘要 :正义迟到得太久,眼泪却还是新的。

今年427日傍晚,26岁的林奕含,被发现在台北市住处上吊自杀。在此之前,她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风靡台湾。根据她父母的声明,林奕含最早可能于9年前被诱奸,当时她大约16岁。

无独有偶,林奕含自杀后不久,北京电影学院的阿廖沙借朋友@宋泽尘Leslie_AM的微博发声:自己曾遭班主任父亲性侵,且因为维权在学业上被班主任、系里老师为难,最后没拿到毕业证。

而最近几天,包括北影11级图摄班学生联名公告、社会各方的发声等等,也让性侵再次成为国民话题。

《熔炉》、《聚焦》、《房间》......不少影视作品都表现过这个话题。从被性侵的女孩,到用影像发声的他们。影像,让我们看到了这世界的AB面:一半阳光,一半黑暗。 

我们也看到,公益也需要影像的支持,它们使公益传播更为直接和具象。优秀的影像作品也使人们更聚焦于某些社会问题,甚至最终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 有阴影的角落,就有光亮去追随


公益传播包含这样一个主题,就是把这个世界中存在的苦难或者不公现象揭露出来,向公众报道,以唤起社会的思考和行动。

1.再现,那些看不到的生活的B

影像,常常会投注情怀让我们关注自身及周遭,有时候,它还能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让人重新审视日常被忽略人与物、事与情。

林奕含曾经接受采访时说到,自己写小说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他们看不到的这个世界的另一面。而很多的影像作品,也在关注着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另一个世界。

2.引发关注与社会反思

在面对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行动、赞美、甚至抱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表达方式。而用影像发声的关键,就在于社会沟通,告诉公众你在关注什么,背后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行动,是否有更多人还可以参与其中?

影像本身可以成为唤醒公众表达的介质,去帮助一些人,影响更多人。

影像,让传播更有力。它在展现生活的另一面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或开始关注相关话题,公众得以扩展信息量与视野、甚至有可能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来,为社会做些什么。


二、影像,如何触动人心

公益影像想要实现好的传播效果,从故事、时间、形式到渠道都缺一不可,想要实现更多的讨论,影像本身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塑造。

1.现实性题材突显社会问题意识

在林奕含的故乡台湾,有一部以性侵受害者的经历为题材的电影《寒蝉效应》,大陆叫《不能说的夏天》,于2014年上映。

这部电影由真实案件改编,暨南大学教授李文志利用职务之便,涉嫌强制猥亵女研究生。最终,案件还没有等到宣判,李教授死于心脏病,而当事女生自杀了4次,至今没有彻底走出阴影。

2005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老师检举该校校长与一众老师狼狈为奸,性侵学生,而这种恶行持续了4年之久。韩国作家孔枝泳便以此为蓝本创作了小说《熔炉》,影片《熔炉》也是由此改编而来。为了展示出影片的真实性,导演客观还原了聋哑学生被性侵等血腥粗暴的场景,在案件审理的法庭戏中也安排了真正的聋哑人作为听审团。

题材源于现实生活,再加上电影独特的视角呈现,常常给人意想不到的观影效果。

2.独特表达,切开世界不同的剖面

1)《房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乔伊,被老尼克囚禁了七年,性侵了七年,在这期间,生下了儿子杰克。等到杰克五岁时,妈妈乔伊告诉了他真相:我是被老尼克骗来的,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

杰克通过电视那个小盒子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母子决心逃跑。

按照一般电影的套路,杰克在逃离过程中定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等他终于获救,电影时间早已过去大半。但《房间》不是,杰克的逃离没有那么波折,这部电影的着力刻画的,超出很多人的预想。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在讲述如何逃出有形的囚禁,那么后半段则是讲述如何逃出无形的、心灵的囚禁,从而进入真正的自由。后者,更加艰难。

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身体被从牢笼中解救出来,一切就会顺理成章地变得顺遂,似乎一些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但其实,只有当事人知道,更深邃的囚禁是对于内心的封闭,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惧与隔膜。就像电影中所展现的,无论媒体、家人、邻居,都把这一对母子当做一种观看对象或者呵护对象,他们成为了深藏故事的人,其实,什么时候他们能被无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平静地审视自己的经历,承认它,并只把它当做一段过往,而不是一个障碍。

2)《熔炉》:社会到底与谁有关?

故事发生在一所聋哑慈爱学校,学校校长和老师对学生实施残忍的性暴力,男主发现后帮助孩子申诉维权却未能成功。整部电影一直都是很灰暗的氛围下展开, 导演为我们呈现一个人性沦丧的绝望故事,美好的人性与邪恶的对抗,最终却没能取胜。

电影中很多的画面非常震撼,因为他们过度超过我们想象却又过分真实。小女孩躲在厕所,而学校的校长则直接把头从厕所上方伸出来,色咪咪地看着她;小男孩的奶奶放弃起诉老师,小男孩则选择和老师卧轨同归于尽;老师在政府大楼外申冤,拿着死去男孩的遗照,念叨着他的名字,被围观者指指点点,警察为了维稳打开了高压水枪......

我们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而熔炉导演和演员做到了把观众带入这个充满绝望悲伤的故事中,用影像打动人心,激起愤慨,传播理念,分享态度。

影片里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社会到底与谁有关?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3)《问题餐厅》:女性群像刻画,以人权和解女权

用豆瓣主页里的一段热评来描述《问题餐厅》再适合不过:一个男女平等状况全球排名第105位的国家出了一部超棒的女性主义剧,还是男编剧写的,这事儿太励志了(豆瓣网友:萨库拉)。这部日剧,也把职场性别问题这个话题搬上了议程。

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又极其细腻写实,从失业的女权主义者,不被职场接纳的异装癖同性恋者,到被丈夫压抑得自以为一无是处的家庭主妇,每一类女性角色的心境变化,都把握得相当贴切恰当。通过把各类极具代表性的女性集中在一家餐厅的方寸之地中,《问题餐厅》拼凑出了一幅完整的社会女性群像图。

而该剧在主题表达上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和解,家庭妇女和自我价值的和解,理工女和绿茶婊的和解,更重要的,是女权和男性的和解。在故事的一开头,主人公就呐喊道:女人幸福了,男人不也能幸福吗?女权从来都不是简单到只属于女性或部分女性,而是值得所有主张人权的个体一同奋斗的一件事情。这种广义的人权主张,也可以从编剧把同性恋、异装癖等元素融入故事的细节体现出来。

剧中每个角色的经历,最终都折射出了她们各自对女权主义的自我定义。为什么要支持女权?任何一个人,总不该反对人权。在最后一幕,一切像触碰了月光宝盒般时光倒流又重来,这一次,男男女女,平等有礼。

原来,大家是可以这么好的。

3.可以改变世界的影像张力

2011年,电影《熔炉》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主要内容有:

1、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

2、废除公诉期。

3、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7月实施。

2011年《熔炉》下档一个月后,光州私立听障学校被取消社会福祉许可证,学校被关闭,由光州政府接管,缴回韩币57亿元法人财产,用于身障者福利基金,并成立国立特殊学校。

正义迟到得太久,眼泪却还是新的,但这对受害者也是一个交代,对韩国社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没有因为一部电影的上映,而改变一个国家的法律,然而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能够改变国家对人民态度的影视作品。在这部电影背后,可以看出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国家对社会的反思与对民权的尊重。

 

三、影像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性侵题材的电影,往往赚足了人们的眼泪。而在这之外,我们会发现,影像再现现实的同时,也希望引发人们的思考。性教育的缺失,对于性的观念的固化,都是导致性侵伤害一再发生甚至伤害越来越重的原因。

1.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样写道: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坚守性教育是孩子理应接受的权利,也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尽的义务。孩子有权利了解自己身体的感受和功能,从而建立起自己有关自身、他人乃至社会的思考。对每一个家庭而言,性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它还旨在帮助每一个孩子了解自我与他人,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表达喜欢和爱,学会接纳和拒绝,懂得协商和尊重。

2.那些你看不见的二次伤害

林奕含在书里写:我是馊掉的橙子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

可以想象,无数件对普通人而言轻如鸿毛的日常小事,在性侵者的耳朵里无异重锤。

她们做什么干净的事,都摆脱不了我已经脏了这个强暗示。

微博网友@端木异提供的观点值得深思:

数年前,李银河曾经将要用身体伤害罪来代替强奸罪……

我们讨论强奸行为时,附加了太多意义和传统,最终竟反刍到脆弱的受害人身上……讲白了,就算是遭遇强奸,本质上也只是身体器官受到暴力的伤害,不应该有人因此自杀,让自己漫长的余生在被伤害的阴影里无法走出。

她们为什么非但走不出来,反而越来越不正常?

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带着深切的同情,逼她们一次次将自己重新受害者化,一次次自我强奸?

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善意里,也包含了一种对异类的疏远?

或者再揣测得大胆一些——

是不是因为我们内心也觉得,她们失去了处女膜、脏了,所以,我们才同情她?传统的观念形成的社会环境,是最可怕的二次伤害。


结语

我们要发展公益传播,需要对这些事情有更多的思考,更需要的是创造性地发展出直接行动/直接呈现的传播方式。影像是公益传播的手段之一,借助影像呈现社会生活,引起大众的思考,触发行动的欲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要一直努力的方向。人的和谐,到社会和谐,从量变到质变,才让公益深入人心。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享受着发声者的成果的人,不再继续沉默地等待,诚如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发表关于性别平等的演讲中所言,请问问自己,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参考资料:

1.谈性侵,不能再假装看不见这个黑房间

http://mp.weixin.qq.com/s/SvaEU5Eaovjs4EOYW9CNMQ

2.《问题餐厅》:为女权发声!(千万人看哭的日剧)

http://mp.weixin.qq.com/s/5vMNLqx9L8wUF-6yDzDPJA

3.她们被性侵之后,正义迟到得太久,眼泪还是新的

http://mp.weixin.qq.com/s/YbKqTwbQqR14nNw93v0hcw

4.她死了,死于性侵,更死于社会性的谋杀!

http://mp.weixin.qq.com/s/D04BHRfWfUvUjkOJEwC6sA


-这是「CM公益传播」第261次与你分享-

本文为CM原创首发,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违者必究


作者 | 吴璟 

素材 | 张月慧 商娜 和李齐慧

审核 | 诸在飞    排版 | 商娜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