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不想千篇一律?公益组织其实可以这样写文章

水也有灵魂 2018-3-15 10:481761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PEER毅恒挚友郝枫

摘要 :今天,我们尝试从故事素材的挖掘和整理这两个问题入手,一起探索适合公益组织的媒体写作技巧。

活动又是“顺利开展”?居民还在“纷纷表示”?

 

这似乎是不少公益组织新闻通讯的常用套路。

 

好的新闻稿,只能出自于杂志、报社和新闻社吗?当然不是。

 

但是,依然有不少公益组织不知道该怎样把故事讲好,一不小心就把自家的公众号办成了“黑板报”。

 

因此,对于普通的公益组织来说,符合微信阅读的写作该怎样展开?对于故事素材的挖掘和整理又该如何进行?今天,我们尝试从这两个问题入手,一起探索适合公益组织的媒体写作技巧。

 

■ 微信文章基础写作

 

手机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阅读习惯也随着移动端的变化在逐渐调整,碎片化、浅阅读、快节奏的阅读特点,也更符合大多数人阅读文章的需要。

 

也正是如此,我们在写微信文章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下一些符合人们阅读习惯的特点:

 

 

 

// 1. 逻辑简单清晰≠流水账

 

在这里我们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所有的新闻通稿一定需要用时间顺序来表述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通常,我们思维的规律会形成最终写作的套路。而我们常见的叙事顺序就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和逻辑顺序等等。

 

 

 

所以,有的微信文章,它可以用逻辑顺序来呈现。对于逻辑的梳理,通常也体现了写作者的思维过程。因此我们会发现,采用逻辑顺序进行写作,通常基于本人对事物或者事理的理解。

 

比如说,同样的一场活动,从活动参与者的视角去写活动的体验是一种写作的视角,而从活动的组织方如何筹备、设计这场活动,又是另一种逻辑顺序的体现。

 

那什么是逻辑简单呢?这里的逻辑简单是指,一般情况下,微信文章不会同时出现两种主要的叙事顺序。在有的文章里可能会有部分倒序内容的出现,但是文章本身的主结构一定是一致的。

 

弯弯绕绕说了一堆,你可能会问,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该如何选取我的叙述顺序呢?多数时候,我们的叙述似乎并不能有一个明确的逻辑。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用户思维来思考问题了。

 

 

 

首先是考虑如何给凌乱的内容进行分类。

 

举个例子,今天的活动里是两场工作坊,上午是阅读推广相关的内容,下午可能是社区探索相关的部分,怎么样去寻找他们中间相关的逻辑呢?其实就是去寻找这两场活动的相似性。在书里内部逻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贯穿这两个工作坊的主线都是“设计思维”,那借助设计思维这个主体进行逻辑写作,是不是效果就比单纯的时间顺序要好呢?

 

在流水账之外找到一种共通的逻辑,这种逻辑有可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其次我们必须保证,向别人讲述过程中所传递的概念一定是清晰、明了的。

 

用概念套概念的陈述方式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也会很快让人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考虑用一种读者易读、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

 

// 2. 重点突出≠加大加粗

 

通常,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内容不经过加工往往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重点突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可不要误解了重点突出,它不能简简单单地等于“加大加粗”。

 

 

 

那如何正确地呈现我们想要表达的重点呢?

 

首先,需要明确写作目的。目的决定了写作的重点,因为任何信息都是为了交流/交换做准备的。仅仅有逻辑的“有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写作者必须清楚知道是什么目的。

 

对于一个教育类的公益组织(比如PEER毅恒挚友)来说,我们常用的形式可能包括:活动/课程推广;新闻通讯;课堂/活动实录;观察手记;反思总结等等。只有在知道了写作目的后,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详略的排布。

 

而详是指,有用的信息多、有用的细节多 ,而不仅仅体现在字数多。

 

比如,在写作推广文案的时候,尤其需要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以下几个问题就可能是我们需要在写作之前重点考虑的:


➤ 我为什么要参加?

➤ 我参加的活动/课程能得到什么?

➤ 我想知道活动内容

➤ 我要知道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费用

➤ 是否需要我提前了解其他细节


其次,是了解你的读者是谁。针对读者进行相应的画像(读者性别、年龄、学历背景、兴趣爱好……),再来决定你的写作重点。

 

比如,这一次你的文章是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招募,你就需要了解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期待、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再根据这些相应的特征确定招募文案的写作重点。

 

最终可能形成这样的一篇文案。

 

 

 

最后,也需要掌握一些重点明了的技巧。

 

比如,重点出现的位置有讲究;重点的长相有讲究;重点的排版也有讲究。


位置

通常,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信息大脑会先安排进去。因此,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排布当中,第一个字、词、句、段都是很重要的。

长相

短小精悍,百米之内为它独尊。

排版

加粗、变色、留白、停顿。


// 3. 语言直白轻松≠主观情绪碎碎念

 

1)说人话

 

慎用读者不熟悉的概念和名词以及网络词汇等,因为这样可能会给读者理解带来干扰。我们需要关注目标读者的需求,用目标读者熟悉的概念和名词、场景和细节来实现表意。

 

2)删废话

 

有时候,语言当中会出现重复表意的问题。比如“练习幸福瑜伽能够完全放松整个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句话,就涉及到重复表意,读起来比较拗口。

 

另一方面,逻辑词太多也容易造成语义重复的问题。比如,“在这过程中,因为内容很枯燥,所以听众们都昏昏欲睡。”这句话中,“因为”、“所以”可以只用一个逻辑词。

 

3)告别大长句

 

不要吝啬标点;当然,也不要给主语太多定语,容易给读者阅读造成一定的理解上的负担。

 

■ 进阶丨如何收集好素材、讲好故事

 

在了解了微信文章基础写作的几个要素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尝试如何让我们的讲述更生动。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借助故事来展开。因为故事的本质是连接人与人的情感,因此,故事也能成为最好的传播载体。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故事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尝试在公益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挖掘素材。

 

首先,我们需要有故事意识。通常我们所见的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等等,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都包含故事。

 

但是这些故事从哪里来?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作者,可以是作者的朋友,可以是作者访谈的对象,也可以是观察和听说的一些内容……

 

PEER的教育创新挚行者朱浩,在写思考手记的时候,就把自己在学校观察到的故事融入其中,通过这些观察带入了自己的思考。

 

 

 

接下来,你可能开始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的故事不吸引人?

 

这时候就要引入一个我们常见的名词——“细节”。细节是指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能重点会关注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声音或者表情。而对于物的细节描写,则更多侧重于形状、颜色、大小和环境。描写事物发展的过程,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时间、地点、主体、原因、过程、结果几个要素等等。

 

就比如彼得海斯勒在《江城》里的这段描写:


“大宁河水冰冷而清澈,在石灰石涯壁地下崩腾流淌着,农民们拿着镰刀在悬崖上收割干草。他们把收割来的干草捆成一捆,以便用包铁皮的挑担运到河边。在大宁河岸边,他们把干草码放到平底木船上,在顺江而下运送到巫山和长江。”

从环境的整体描绘,再到对于农民的细节描写,一点一点丰富了当地农民的形象。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何用好这些素材:通过细节的描写和读者产生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细节的调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正拿着摄影机去拍你想呈现的画面。

 

 

远景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电影《人生密密缝》截图

 

全景交代人物正在进行的活动 / 电影《人生密密缝》截图

 

 

用特写交代女孩在家无人照顾 / 电影《人生密密缝》截图

 

对于人或物的特写、小环境的中景呈现、周围环境的远景表现、再到特大景别的远离等等。这一系列景别的调度,其实就在突出人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你的“特写”以及组合手中的素材

 

借助用户思维帮助建构写作的思路,公益组织也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关键是如何寻找你的写作素材,并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逻辑把它们巧妙地组合起来。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发现好故事的眼睛和用心写故事的你。

 

 

-这是「CM公益传播」第371次与你分享-

本文为CM原创首发,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违者必究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