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陈一丹:公益的共生与共创》看公益价值导向

水也有灵魂 2018-12-18 11:141235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诸在飞

摘要 :每个人终将找到自己的方式参与公益事业


文章首发于「CM公益传播」公众号

首发日期:2018年1217


Facebook早期工程师,杰夫·汉默巴彻曾说:“我们这一代人最优秀的头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话锋直指当时横行与互联网技术行业中的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和营销驱动文化,反对与批判之溢于言表。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工程师,不满于将才智用于助推科技泡沫,也不满足于只是带来商业的繁荣。这是一件好事。

 

如果以人为主体,以技术为客体,那么技术能创造什么价值,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完全取决于人怎么运用它。科技可以作恶,科技也可以向善的逻辑便顺理成章。

 

今日,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召开,陈一丹的致辞:《公益的共生与共创》一度刷屏。正如他所言:中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演变将会越来越快,整个行业需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共赢合作。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的成立,将提升行业共生、价值共创,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加速器。

 

△图片来源于腾讯公益

 

从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的成立可见,发起方进一步更组织化、专业化地推进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科技运用于公益事业,实现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跨界联动,异业共创,营造公益生态,共同促进互联网公益行业的能力提升、技术应用和管理优化,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助力社会问题的解决。

 

以界别来看的话,这是互联网界(行业)将目光投向公益与社会议题的跨界融合,开辟出一个区别于传统公益慈善,称之为“互联网公益”的新领域。开始思考并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塑造未来公益文化内核;如何将新技术力量更有效作用于公益;未来的公益运营机制,如何用网络化方式开展。这是一个行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一种有力的价值引导:互联网可以生发“互联网公益”,科技可以向善。

 


如文中所言,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包括v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公益的融合与运用,将有助于实现公益的高效、真实和透明。这一切将有可能解决公益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信任。因为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公益事业与普罗大众良好关系的基础,没有公众的信任,公益事业将难以为继。

 

这是科技向善,互联网公益之所以有望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发点。一旦互联网与公益结合,科技与公益融合,科技的创新与运用,也将推动公益的创新发展,让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更为多样。

 


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成立,倘若它一旦顺利运营,创造更大社会影响力后,其价值引导的作用,远不止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可以生发“互联网公益”,科技可以向善,进而让更多科技从业者与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公益与社会议题。更在于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可以,其他行业也可以,从而让更多行业、更多领域与公益融合。

 

可喜的是,在科技向善、互联网公益组织化之前已有其他行业的先行者。公益金融即是一例。目前来看,金融向善的声量比科技向善的声量有过之无不及。

 


更多资本与投资人把目光投向公益与社会议题,用钱投票,将资本注入那些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催发更多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让商业向善,实现用商业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社会价值投资联盟这两个组织即是国内推动金融向善,影响力投资的活跃力量,二者皆早于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成立。且不论实际的产出,在资本的价值导向上,二者都功不可没。因为它们给中国的资本拥有者打开了投资的更多可能,激发更多资本投向创造正向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投向公益事业,投向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互联网公益展望下一个十年的今天,在中国大地的某些角落,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或许也正在思考本行业如何与公益融合,如何不成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如何成为公益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如何成为美好世界的建设者,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与人文吧!

 

我想,最终每个人和每个行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参与公益事业。设计师可以用设计的力量,艺术家可以用艺术的力量,广告人可以用广告的力量,明星等KOL多了一个发挥影响力的地方……最终每个人终将发现公益并非离自己很远,公益也没有很难,公益也跟自己息息相关。

 


行文的最后,我再次给了自己坚持做好「CM公益传播」的理由,因为我们在连结传播相关方,发现和创造公益传播的更多可能,探索并实践以公益传播方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是我感兴趣的领域,也是我能采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作者:诸在飞

 文章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删除。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