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职场性别公平成两会热点:“她经济”营销如何转型商业向善

水也有灵魂 2019-3-13 10:082099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周筱雅、王滢雅

摘要 :家庭妇女or职场女性?时代变化下,如果理解性别平等之下的诉求


文章首发于「CM公益传播」公众号

首发日期:2019312

 

最近,“性别平等”成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今天,据澎湃新闻报道,人大代表张晓庆又提交了新的职场女性权益保护提案。她建议,用人单位给予经期女职工特殊保护,为在职女职工每人每月发放卫生费;用人单位应给予“保胎假”,产检计入劳动时间,流产也可休产假;哺乳时间每天1小时,生育体弱儿可延长哺乳期。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前些日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个部门就联合发出一纸通知,根据这份通知,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将被依法禁止。具体来说,今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以婚育、家庭为门槛将女性拦在求职大门外的现象,一直屡见不鲜。去年3月,自然堂的广告片《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就因为点燃了职场性别歧视的导火索而火遍微信朋友圈。


自然堂《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 @网络

 

在这场面试里,一些时常被拿来问职场女性的面试问题,被面试官们拿来向男性求职者们发问。短片里,当涉及工作与家庭如何平衡的话题时,男性求职者们给出的回答不外乎“我老婆会处理好家庭的”。

 

诚然,自然堂的短片看起来是在质疑这样一种传统价值观:家庭,更多的是女性的责任;却似乎又不只是这样。

 

广告结尾写有标语的牌子 @网络

 

片中,结束面试后的男性们来到了另一间房。在这里,身为职场女性的面试官们在他们面前翻过一张张写有文字的牌子:“女人有本事,就是能上天”、“女人不必逞强,但得要强”、“能浴血奋战的除了伟人,就只有女人”……

 

乍一看,这些“女性当自强”类的宣言好像很是励志,但是转念一想,“要强”“浴血奋战”等词的背后,好像透露出的是另一种关于职场女性的刻板印象。短片似乎是想传达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新标准,究其根本,却只是美化了一种新的刻板印象。

 

那么,我们所推崇的性别平等,就只是美化新的刻板印象,从而取代旧的社会标准么?

一直以来,性别平等都作为女权思想的核心而为人熟知。然而,要讨论什么是性别平等,或许还要先回答什么是平等。

 

在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大辞典》中,“平等”被概括为“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这个概念实际上囊括了两种形式上的“平等”:一方面是结果平等,即主张所有人平等分配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是权利的平等,也就是机会平等,即社会应该平等地向所有人提供追求幸福所必要的机会和条件。


追求性别平等前,或许该先弄清楚平等是什么 @网络


从机会的角度来看,以就业性别歧视为例,现在两性之间无疑是不平等的。那么,从结果的角度看,又如何呢?

 

去年年末,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度性别平等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女性收入水平只有男性的一半。此外,女性出任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管理职位;在政界,女性担任了17%的国家元首、18%的政府首脑及24%的议会成员。

 

家庭生活方面,瑞银调查于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60%的女性并没有参与家庭长期投资规划,例如保险和退休养老等;74%的女性在婚姻终结后出现储蓄不足或债务负担情况。

 

简而言之,要实现“性别平等”,依然道阻且长。当下呼吁的“性别平等”,其实是呼吁两性之间机会平等,最终通过女性独立来实现结果平等。

大众传播在性别平等与女性独立等女权思想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一幅名为《We Can Do It!》的海报席卷美国,获得了空前的响应。海报中,扎头巾的蓝领女工曲起手臂,摆出平时男人们用来展示肱二头肌的动作,与传统的柔美女性相去甚远。

 

以穆夏(1860-1939)作品为代表的传统女性形象(左)与新女性形象(右)@网络

 

有趣的是,《We Can Do It!》原本诞生于1943年,当时并不吃香。随着职业女性群体的不断扩大,这张消失了三四十年的海报竟被挖了出来,还成了新时代女性的象征。

 

这其实说明:第一,传播的成功永远离不开时代背景。二战时期,职业女性还是社会少数;上个世纪80年代,职业女性已渐渐成为主流。第二,这似乎暗示,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女性更乐意为女权买单。

 

第二条似乎依然适用于今天,不难看出,如今大部分倡导女性独立的项目都针对女性设计,专注于女性受众。天猫的“38女王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8年,天猫用大数据诠释“女子力” @网络

 

去年3月8日,天猫打出#活出你的女子力#,借助近年来女性消费的大数据定义“女子力”,来突破“女子本弱”的刻板印象。

 

从目标人群来看,活动精准地抓住了作为消费主力的城市女性。在温饱早已不成问题的现在,女性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地转向寻求自我满足与他人认可。#活出你的女子力#这句口号,将消费诠释为“为自己而活”,正迎合了这一心理。

 

从传播策略来看,运用大数据,天猫赋予了文案以权威性。首先,文案中“女人”的界定,就让读到文案的女性产生了认同;其次,大数据的引用又仿佛佐证了论点,从而加强了这种感受。此外,快节奏传播也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天猫的传播无疑是成功的。如今,自强、经济独立已经是现代女性的基本追求,而“38女王节”、“38女神节”也越来越广为人知。看起来,这样的传播互利共赢。

 

然而,只有女性关注的女性自立和性别平等就是女权了吗?

 

 什么是女权? @网络

过去,女性独立其实并非我国公共舆论关注的重点,进入新媒体时代,女性独立却爆发出了极高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汪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女权主义传播》中指出,这或许是因为新媒体打破了舆论的门槛,使得女性有了话语权。同时,新媒体时代,女权思想的传播也存在无意识、非显性的特征,其中一大表现就是在消费中传播。

 

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准确地面向受众,传播效果有了飞跃。但飞跃的传播效果,最多也只带动了女性消费而已。以公益传播的视角来看,要真正推动女性独立、达到性别平等,更要打破消费的障壁,让男性也了解、认识女权思想。


我们或许可以从还没步入社会的孩子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为了让男孩和女孩真正建立起理解,国外中学常流行一类叫做“性别交换日”的公益活动。2014年11月11日,日本山梨县立富士北棱高中就举办了这样一场特殊的活动,当日男女生可以自愿互换异性校服。


 日本的“性别交换日(Sex exchange day)” @网络


活动后接受采访时,一名身着女生校服短裙的日本男生有感而发:“穿裙子腿好冷,我算是体会到女生多么不容易了。”看似无厘头的活动,听起来幼稚的感言,实际却成功打破了两性沟通的障壁,让男性也参与到了性别平等之中。

 

另一种建立起沟通的方式,或许是讲述贴近生活的故事。

 

今年3月,京东物流推出的#RED SHERO#项目,通过讲述3位京东女快递员的真实故事,提倡性别平等、女性自立。

 

从目标受众来看,#RED SHERO#瞄准了在各行各业奋力打拼的职业女性。同时,作为一个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快递业具有强烈的男性色彩,对于在职场奋斗的男人们来说,也能够引发共鸣和尊重。

 

从传播策略来看,#RED SHERO#故事里的三位女快递员各有各的性格:一位是在外打拼的“中国式女强人”,丈夫在身后给她支持;一位是爱漂亮爱做美甲的“贤内助”,因为想为快递员丈夫分忧而从业;还有一位是年轻的“假小子”。

 

三个不同的形象,避免了对新女性的扁平解读;同时,作为配角的男性也在故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其实正传递出沟通的思想:女性自立,离不开男性的理解和尊重。

 

 京东#RED SHERO# @网络

 

实际上,不论是何种平等,最后都将归于人人平等。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换个角度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女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男人。

 

人类总是趋向于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来解读世界。殊不知,当我们简单地用“男人”和“女人”来划分自己和他人时,其实也就落入了以偏概全的圈套,开始有了“我们”和“你们”的偏颇。

 

究其根本,性别平等不过是抵达人人平等的一级台阶。越过这级台阶,还需要传播在人与人之间搭建桥梁,让理解与沟通通行。


注: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

[1]黄姝伦. 《女性就业反歧视新规出台 政策与对策》. 财新网. 2019年3月3日. 取自:http://china.caixin.com/2019-03-03/101386550.html

[2]尉奕阳,周文敏. 《调查:女性对家庭金融资产话语权仍待提升》. 财新网. 2019年3月8日. 取自:http://finance.caixin.com/2019-03-08/101389642.html

[3]凌馨,施建国. 《报告显示职场性别平等面临新挑战》. 新华网. 2018年12月18日. 取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2/18/c_1123872418.htm

[4]《资本主义大辞典》. 人民出版社. 1995.

[5]We Can Do It!. Wikipedia. 2019年3月11日. 取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_Can_Do_It!

[6]汪兰,《新媒体环境下的女权主义传播》,西部广播电视,2017(1).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