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把原本属于日常生活的公益还给生活 | 基金会发展论坛观察

2020-1-17 12:50| 发布者: 诸在飞| 查看: 1690| 评论: 0

摘要: ​开会不是目的,连接也不是目的。有所学、有所思、共聚合力,有所行动才是目的

文章首发于「CM公益传播」公众号

首发日期:201911月25


一个做公益传播咨询的机构,受邀撰写本届基金会发展论坛的观察稿,一开始是违和的,一场彻头彻尾不涉及“传播”两个字的大会,让一个讨论“公益传播”的极度垂直分众的智库媒体如何出声?还好,“传播”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总不至于无话可说。抛开“宣传和推广”的单一视角来看,论坛处处是“公益传播”研究者和行动者需要关注的议题。


面对思想和主张的传播,年轻群体对话语及发声的诉求;压轴发言的徐永光先生提到的社会动员力;平行论坛讨论的组织文化建设所涉及的组织内外传播与品牌建设以及技术公益讨论所涉及的公益信息化与新技术应用;圆桌对话和部分平行论坛关注的跨界合作与共谋/共融发展所涉及的公益出圈、跨文化传播、跨界协作,等等议题。虽只字未提“传播”两个字,却都是探讨“公益传播”绕不开的话题。



跃跃欲试的对话与参与诉求



“现场有那么多的声音,却没有年轻人的声音”。


主论坛闪电发言环节的这句话一落地,现场掌声乍起,涌动的气场一扫整个下午的沉闷。这和第二天下午,与会人员对资深基金会代表圆桌对话上,张媛秘书长谈及应该加两把椅子,让90后、00后也能参与对话以及去领袖化的言语反响是差不多的。如果整场论坛是档综艺节目,那么这两位就是制造节目效果的人,观众被触动和卷入了。


图片来源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图为提及论坛未有年轻人声音的闪电发言嘉宾


可惜,这不是仅供娱乐的节目效果。在这个看视频可以发弹幕,看资讯可以转发加评论的信息时代,产生这样的声音、期待与反响一点都不奇怪。掌握话语权的人在建构行业话语,引领行业走向,一贯作为聆听者与被引领者的年轻群体,不仅在实践,也在反思,不满足于处在被动位置也很正常。包办有觉知之人的未来,要么是家长式的溺爱,要么是自以为是的愚蠢。既然未来是他们的,这种跃跃欲试的参与感,有十分的正当性。大佬们在台忧心忡忡地大谈基金会面对外部力量的主体性问题,却遗落了内部各力量主体性的问题。


这涉及话语建构、参与感和相遇对话层面以及公益最终走向哪里的问题。明年的论坛是继续作为大佬们传播思想的大喇叭,还是加两把椅子,甚至是在议程设置与参会体验上多做革新,显然已经是迎面而来,不可躲闪的问题,有待论坛筹办方斟酌思量。



只说不做的“公益破圈”论



一个年年谈、处处谈的话题,是得到共识的。都想突破自娱自乐的圈内自嗨,却只剩下埋怨与牢骚,只有对该主张的叫好,却没有行动,能破才怪。


资深基金会代表圆桌对话上,千禾基金会的王书文秘书长提到,要跨界、要出圈,传播要转变话语,要用大众听得懂的话来说公益。扎根社区的基金会有这样的觉悟就对了,公益最终是要落到社区、落到生活的,它是生活化的,用边缘生僻的公益话语去对话市井烟火气的生活话语,鸡同鸭讲、马对驴说,能通才怪。



图片来源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图为发言中的王书文秘书长


“公益破圈”最应该划到“公益传播”领域来讨论的,这是一个跨界沟通、跨文化传播的过程,目前看来,这个话题并没有被“认认真真”的讨论过。徐永光先生压轴演讲中所提的“社会动员”就属于这个范畴,只是话语的不一样。当年他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不走老路,敢于开辟新途径,而这种开拓要付出代价和成本。


“我一开始是投入巨大人力和成本,发出50万封募捐信,后来花钱在人民日报做募捐广告,解海龙的大眼睛照片家喻户晓,凌峰的希望工程百场义演风靡全国,百万爱心行动,1+1助学行动的一对一救助模式,邮局发明信片,电信发电话卡,央行发流通纪念币,拍电影《凤凰琴》,做大型纪录片,注册希望工程商标......社会动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图片来源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图为演讲中的徐永光先生


无所不用其极的社会动员手段即是花样百出的传播方式。哪家机构在传播上“有觉悟、能舍得”如徐先生所言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投入?


没觉悟也不舍得将“传播”单独拎出来认真对待,是个普遍现象。但是,看到传播的重要性,却把传播(社会动员)的目的单一的和筹款捆绑也是一种奇葩的逻辑,2017年笔者采访某前辈,对方提及“传播不和筹款结合不合理、也得不到支持”,他说得对。但是,大家太贪心了,事情没说清楚,议题未得到普遍认可,就开口要钱,能筹到款不是杀熟就是不可复制的奇迹。特别是不断涌现的五花八门的发展型公益项目,它不像希望工程、大病求助这样的“可怜型”传统公益,要切入市井生活不容易,到头来依旧面临破圈的问题。



不止于纵向输出,还要横向连接



行业会议对于主办方和发言者是一个思想撒播和方向引领的有效通道,对参与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了解行业的途径。那么在场参与和线上观看视频直播的区别将成为是否投入成本选择在场的决定因素。


如果只是单向接收,在场和观看直播毫无差别。去到现场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对话与串联的意图,社交、拓展人脉、链接资源才是重点。这种对话除了台上与台下的对话,还应该关照到台下与台下的对话。而现实是,与会人员大体上都会面临毫无目的的认识周围的陌生人,以及抢时间和台上的嘉宾混脸熟,不一定能遇上对的人。台下的横向串联被忽视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在纵向的思想传播之外,能注意到横向连接的需求,论坛所能产生的价值将会更大。而实现这种横向连接需求的手段,或许是开发一款互联网产品,或许是一份进行详细分类的参会人员与机构介绍的清单和联系方式,或许还有其他更高明的手段。这能产生的效果是简单建立一个微信群所没办法实现的,特别是对于充满求知欲和拓展需求的新人们。



结语


一场论坛即是一场思想的传播大会,也是一系列人与人、人与组织的连接与互动,开会不是目的,连接也不是目的。有所学、有所思、共聚合力,有所行动才是目的。在大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下,谈基金会的主体性与行动空间问题,最终导向“不忘初心,共谋发展”,是在提醒大家回顾初始,社会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被需要,是因为眼前的社会问题,不公平与不正义还在。


我们要焦虑的不是自己还有没有用,而是如何去响应社会需求,去做到“因为有我们,而让社会美好一点点,让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更幸福一点点”。姑且断言,99公益日的筹款额远落后于水滴筹等平台告诉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要专业化而丢掉了情感情怀;谈现代公益而忘了传统慈善的纯粹与良善。我们应该把原本属于日常生活的公益还给生活。

鲜花
鲜花
握手
握手
雷人
雷人
路过
路过
鸡蛋
鸡蛋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