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益组织如何做好传播?

诸在飞 2015-11-2 20:272753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摘要 :各种观点你都要听听......


(上篇)

申志民:讲好故事
前《新京报》公益月刊资深记者

我做媒体十年,对媒体一些说故事方法更了解。

在安平资源下,我们发起“说出你的故事”基金,就是教公益机构和媒体人怎么讲故事,怎么通过说故事带来更多募款的能力和有效的方法,这个我们已经持续半年,效果非常好。
举个简单的案例,关于崔澜馨(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秘书长),我写了一篇文章,呈现了一些故事,把故事通过公众号出发去,一些企业家看了特别感动,之后他们打电话问,说基金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钱怎么花?当我们有效沟通后,他们说你这个故事特别感动,我们想给你捐钱,没过半个小时捐了五十万。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这就是公益机构不一定完全依靠大媒体,得到有效传播机会,人人都是自媒体人,公益机构把自身故事讲好,力量就很强大。

孙雪梅:总结性信息发布很重要
凤凰公益频道主编

我原来并不是做公益报道的,是因为做女童保护才做公益报道,其实真正做公益组织的话,你会发现要么第一个是这个公益组织出现丑闻了,这个时候就不光公益报道记者,大量社会记者也来关注了。

公益组织发重大调研报告,或重大研讨会,关注特别热点话题的时候,媒体会集中报道。
举个例子,每年马上开“两会”时,我们会发布前一年全年公开曝光“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有数据,有分析,就会发现特别特别多媒体报名,像2014年是48家媒体,75位记者到场;第二年是50多家媒体,到场接近100位记者。

公益组织怎么去传播,确实还是需要找到一些大家关注的热点,或者说是话题,真正做了一些事情,然后发布出来信息,记者朋友觉得这个以前是空白,他需要相关信息填充,这样子的话关注度会更高;而且如果报告本身跟公益活动连在一起,传播率就会更高。

张木兰: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公益时报》编辑部主任

下面到怎么办的环节,一是怎么样让好的公益报道出来;二是公益组织怎么做好公益传播,这应该两个话题。

怎么让好的公益报道出来?
透露一下,我们单位(《公益时报》)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做一个“项目”有助于好的公益报道出来:我们考虑成立一个大编辑部加上好写手的方式,比如我们有新选题,我们找到对这个选题最了解的人,做报道和写作,开出比我们之前记者更高的稿费。
第二个方法是众筹,把选题抛出来,愿意看这个选题的人,先有众筹的钱进来,然后我再做选题加成本来做,这样不怕做出来东西没有人看,我们受众固定,这两个方法比较好。

公益组织怎么做好公益传播,我觉得特别简单,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董强: 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公益慈善周刊创始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我们做《公益慈善周刊》三年多时间,也提炼出一个方法:我们的方向是公益行业价值知识生产和传播,不在资讯层面做,资讯层面没有优势,没有能力,没有团队。在知识层面,我们的研究能力,很多方面的资源,包括学生资源全都可以容纳进来。

从去年开始尝试在这样的理念下做事,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做到今年,基本上我带的学生忙不过来了,现在全负荷做各种各样的。

我们做知识生产,有两点属性,第一侧重在行业性,要具有行业价值;第二强调有传播性的知识生产。

今年下半年要发布一个研究报告:运动筹款。我们推运动筹款学习榜样是乐施会的旅行者,真正运动筹款的大牛在美国,美国最厉害一个筹款项目,一年可以筹到两百二十亿人民币,报告专门研究美国运动筹款行业报告。

何雪峰: 对公益组织和媒体支持
《南方都市报》评论部副主任,安平公益联合创始人

对公益产品的支持,对安平来讲,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就是对NGO组织支持,让这个行业对公益对传播这一块更加认识,更加认同。

一是通过安平和各家基金会合作,让组织领导者认为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事,现在不是说公益组织把项目做好,做专业就OK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出去。    
对组织来讲,他要产生专职传播官,要知道现在公益传播有哪些渠道,传统媒体有哪些渠道,新媒体有哪些渠道,这些渠道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你要跟他合作的时候怎么样的合作。

如果我们组织的领袖有对传播认识和架构考虑的话,人才不会轻易流失掉,他就觉得自己在这个组织里面做有价值的事情,外围有支持,内部有上升发展渠道。
我们要把我们媒体的同行,把NGO组织的人,把对公益有兴趣的人,对公益传播有兴趣的学生,拉进来去做公益传播的培训,这是安平下一步要考虑,要操作的。

第二块是对媒体的支持,我们邀请行业里对这个事情有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的人,就像我们现在推动灾难报道的工作坊和培训等。

我觉得未来企业做自己的品牌,不做点公益好意思出来混吗,这是一个趋势。这样的话公益行业就一定会发展起来,而随之相应有配套的,需要什么样的公益,公益传播的产品;而且未来传播平台一定是在移动互联网上;未来公益传播的产品,一定是基于移动产品的。只有基于市场生长出来的需求,内容才是可持续的。


黄英男: 讲故事
优酷公益频道主编

基于传播和报道来说,要学会讲故事,比如优酷9月份提出视频项目,一方面寻找社会上的拍摄团队,同时公益题材也向社会征集。

征集时希望提交公益题材的公益组织,最重要的是能够讲一个特别感人、真实的,视频可以呈现的故事,这是特别重要的能力。

余哲:学会沟通
新浪微公益新媒体传播经理

进行有效的传播,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前提。

媒体对公益组织的新业务,新项目要积极的愿意去了解,然后学习。
另外一个方向是我们的机构需要了媒体渠道,把业务和渠道结合,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吴婷:危机公关能力
腾讯公益高级经理

我们今天探讨公益传播,公益报道时,都当成一个褒义词在说,我觉得,我们非常希望得到传播和大范围报道和曝光。

传播是中性词,是双刃剑,就好像郭美美,嫣然等等。所以其实公益组织都希望得到大范围的传播,但是可能非常非常缺乏的一点,就是说就是在现阶段情况下,让公益组织连传播还不会,起步还很难的时候,有一些危机公关的这样一个能力。

因为这个如果是负面报道,像郭美美这样的伤害性是致命不可逆的,包括近期有一家基金会,大家看到前天学校要拆了,但是他属于弱势群体,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来,像这样的公益组织,做了这么多年,肯定也有好的地方,但是你一下子全部都否定掉了,短期内没有看到他可以再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我想从安平角度,对于媒体人专业化的培训,对危机公关这一块我们应该怎么样帮助公益组织。在大范围传播的时候,如何去把握这个有效性。

苏苏:全机构重视公益传播
益美传媒创始人

在公益传播的层面上,第一是基金会秘书长必须懂传播,这点特别重要,不管是筹款还是公益项目,要想发展壮大,要想倡导,或者号召更多人群懂得公益,参与公益的话,秘书长不懂传播的话,这个发展是有很大危机的。      
还有一个层面,在公益传播官培训上,我在做公益之前,有一个匹配的项目,叫公益传播官培训,以前每个月只有一期,参与人特别多,所以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将近400人的群,叫公益传播官群,还保留着,里面大部分是以前在公益机构做传播官的人,参与过我们公益传播官培训的人。还是希望安平能够专门立项,把公益传播官项目培训重新捡起来。

我觉得还要敢于抱大腿,譬如说优酷,从优酷角度想,我们有哪些资源可以拿出来供NGO媒体,或者其他资源用,都可以拿出这样的清单,把这个清单合起来,提供给所有的公益圈人使用。

刘选国:公益传播的学习与创新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

我也给大家分享,第一公益组织,现在对传播已经到了有预算,而且还舍得花钱,甚至舍得投钱做广告的,这是一个转变。
第二个转变,公益组织挖一些媒体的记者,或者说还是资深记者到来做传播。

但是在新媒体4G时代,组织和传播官,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变,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我们享受过讲故事带来的好处,我们也承受过故事讲的太好,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
美国基金会被认为是美国黑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进步第四大力量,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基金会不像政府要向选民负责,不像企业要向股东负责。基金会有一笔钱,能够在一些有智慧的人带领下发现社会问题,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所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对公益来说,我们除了有一些故事,去帮助的确需要帮助的人以外,还需要发现社会问题,找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方面挖掘和报道,我觉得中国的公益记者还很缺少。

我们中国的基金会,包括我们这样的公益组织,目前还停留在扶贫济困这样一个层面。但是基金会这种形态,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发现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推动政府改良,这个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下篇)

乔颖
爱心衣橱基金秘书长
我们非常需要各类公益报道,不管是基金会,基金,草根公益组织,的确停留在很单纯的就是为了公益,为了工作而去做的公益,我们没有学会从传播,从讲故事,从倡导政府改变,政策推进方面进行努力,这些其实媒体人可以,我们两方面协作,能够有更大的改变发生。
这一点在邓飞身上有很好体现,他是八个项目发起人,以前做媒体发现了一些问题,非常快速的通过这个问题发起公益项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免费午餐,爱心衣橱其实跟免费午餐是同一年在微博上发起的,但是到目前为止,爱心衣橱的筹款量跟免费午餐不是同一量级。
我一直想问题在哪儿,跟我们传播不够有直接关系?

可举一个简单例子,2012年邓飞老师带十个摄影师去帮助学校拍摄免费午餐片子,这些片子在传播中都用到过,的确非常吸引眼球,但是我们专职公益人,在这些方面没有这样的力度。

将来安平做新闻传播官培训,我就会让传播专员专门来学习,学习怎样改变思路,开阔文笔,观察的角度,怎样写出更好的故事……


苏苏
益美传媒创始人
公益机构发展需要咨询策略组,这个组不一定很多人,每个方面有五到十个人,机构可以购买咨询策划组服务,服务可针对公益机构,由其他基金会买单,或企业资助,或直接由这个公益机构买单,我觉得未来可以实现的,一定是一对一的服务。

有没有可能公益有一个公益学徒这样的计划?
公益机构可以派未来传播官,或者潜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传播官这样的人,去一些做的比较好的机构入驻,参与具体项目的运营,能力会得到很高的提升。在我们益美我们要求实习满三个月,一般满三个月之后他来抽取,真的抢着被别人要,因为现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企业重新设置传播岗位,有的媒体,有的企业,真的非常高的薪水去抢人。

问:我在想,公益报道我们到底需要报道的是什么?
刚才聊到99公益日,有一点担心会不会因为大家过于想捐款,就会导致在传播方面有点过,会不会是过度的利用这个机会,导致朋友圈被刷屏,或者各个群去宣传,或者在传播方面就会有点离开一开始本身想传播公益的初衷?

万科基金会传播官
申志民
前《新京报》公益月刊资深记者
对公益这方面概念,我觉得今天到场的每一位,尤其媒体这一块,都是市场化媒体,腾讯,凤凰,《公益时报》,《新京报》等等,是在公益圈范围之内的报道,公益领域专业性的报道。比如说NGO发展未来怎样,更多可能是关注于公众的,他们以公众为热点,带动公众参与报道。

对于我来说,通过三年时间,搜寻更多关于知名企业家案例报道,搜集到专职公益人报道,包括名人、特别有趣的社会力量报道,之后做一个书,《公益人:说出你的故事》教大家,教我们孩子,教公益人,教每个人讲述周边的故事。所以我很期望未来每个人,不一定人人是公益传播官,但是每个人都会讲故事。

 余哲:刚才大家一直在说讲故事,但实际上讲故事结果怎么样,其实是我们事先有预判的,故事讲出来后受众的情绪朝哪个方向发展,公众的情绪朝哪个方向发展,其实这个很重要。

点评:师曾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管委会主席、创始人

大家对安平期望值是这么高。
但是我特别想告诉大家,其实安平是特别不容易的。安平之所以有今天,我特别想讲三个关健词:
第一,安平从一开始定位是公共利益,做媒体人培训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把公益传播,公益这样的一个词简单化。我们一直认为就是公共利益。

第二,安平之所以跟新闻传播学院有关系,不仅仅因为它做媒体,更重要是我们看到了新媒体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其实是安平努力发展的方向。

第三,也是安平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我们特别强调新媒介人群。

首先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公益传播和公众传播,公益传播,公益报道和公共传播,其实是不同的。
简单来讲公益报道是一个结果,是一个作品;但公益传播是一个过程,是动态性的,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讲,就是说公益,如果简简单单讲一个作品的话,一个作品背后有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写手,一个非常非常棒的环境。这种环境刚才大家所谈到经营环境等等的环境,更重要是写手是谁。

邓飞之所以能够开创免费午餐,大家不要忘记,当时听到偏远地区,孩子吃不着热午饭时,有很多记者在场。但是只有他跟着提供消息的小学老师一起去了当地,我在想,公益报道不是一个简单的报道,一定是你要有经历,要有体验,有这种情怀,但是更重要的你要有专业性。

公益报道,不是简单的事情,是跨学科跨的太厉害的东西,你要懂得各方面的。拿一个优秀作品分析哪个公益报道是一个简单化的公益报道。你就是说想写心灵的话,你也得有心灵哲学的东西,还有心灵宗教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有这个背景?所以这就是公益报道,不是简单谁都能写,而且还要很好的传播,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点讲公益传播,已经不简简单单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是不断的生产生产再生产的过程。一个报道结束了以后,发出去就完了;但是公益的产品,是在不断修正,不断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不断来去发掘和不断去做很多事情。比如说腾讯做的微信运动,我觉得这太牛的一个项目,这已经把现实的走路,和网上虚拟空间,以及资本力量,结合在一起。而且这种调动他不是短暂的,大家走一走就完了,而是成为日常的,习惯性的,所以这就是新媒介赋权理念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我觉得互联网的思维下新媒介是不会成为新媒介赋权,新媒介赋权理念特别重要的,他强调了是来自于人和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如何能够激活社会资本,这个社会资本包括别人的良心,包括别人对你的认同,对你的信任。这里面的信任已经不简简单单是张木兰刚才讲到的,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善的地方,你如何去激活啊?不简简单单是申志民讲到的,他的一篇报道,一个企业家就可以捐他50万等等,他就是如何打动人心。

这种新媒介赋权理念不简简单单是报道写的很好,故事写的很好,最重要是做这个事的人如何,这个机构如何,品牌、效率如何,所以在这样的新媒介或者是我们说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你其实你要回到产品来,不简简单单是公益传播,为什么?传播我们想的是让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有流量的媒体,帮我发。其实这是一偷懒的方式,这是一种自我放弃,自我去适应这种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东西。为什么这样说?传播太多的传播,传播首要的是人际传播,你这个人怎么样,周围的人对你认同不认同,在新媒体是最重要的,刚才有人谈到,是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危机传播和危机管理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境界是风险传播,这个企业里面早就已经在做,危机管理的这种成本和代价企业早就认识了。

而NGO组织的风险管理,更加的重要,为什么?因为你用的都是大家的人,都是大家的心,人家一分一分地捐款,那一分钱是什么?那一分钱可不是一分钱,我自己一直认为,是对你这个人,对你这个组织,对你做的这件事情的一个试金石。我先看看你,你是不是对我这一分钱像捧一颗心一样,如果你根本不理睬,那形成的这种口碑,就刚才何雪峰说的,他是双刃剑的东西。

安平特别感恩社会,我们还是觉得大家一起来去做,群体赋权,有了群体赋权,所谓的社会赋权才能够铺开。

而社会的赋权,最终我觉得对于安平来讲,还是要回到组织赋权里面,什么意思?就是影响公共政策,要让这么多NGO组织一点一点的做这样一个事情,而是更多的能够影响国策,能够让国家有关部门拿出一些经费解决一些大问题。所以国家和社会是两方面共同协同的,有的事情应该由国家来解决,有的事情NGO组织提供解决方案,国家来解决。

所以传播很重要,特别讲究权利,但权利从哪里来,从今天讲是团结信任,谁能够团结谁,你能不能得到人家的信任,如何得到信任,如何得到帮助,这在传播学特别重要,现在不简简单单是公益思考的问题。

讲了三个关健词,就是刚才说的,我重复一下,围绕公共利益,互联网的思维,新媒介赋权理念和概念。

第二点想说,安平就是北大安平,安平北大,所以一直致力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术研究,第二方面是传播,第三方面是人才,传播我觉得我们最重要做的就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然后我们提供行业支持。

传播上来讲,安平最重要的项目是安平奖,安平奖为什么要设立?这里面特别重要的是号召社会关注公益,关注公益传播作品,关注公益传播本身。所以我特别希望在座每一位公益人,如果大家认同这个理念,真的是为了带动这个行业,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话,其实安平奖,希望你们得到更多的支持,因为我们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有这样水平记者加入到公益行业来讲,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我们突出人才培养,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收获的是越来越多人认同公益传播。
传播方面,我们也汲取我们几年的经验和教训。10月份要开公共传播的研究班,授予北大学位,这个班里面已经不简简单单是公益传播,公共传播,最主要我们开始走向生命传播。

其实我告诉大家,讲好一个故事真的很难,申志民也好,窝头也好,都经过Marshall培训的,Marshall培训绝对不会告诉你什么培训,只是激发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激发你对生命对事物如何去看待,激发你找到心目当中最美好的场景。你们看他们课程里面,他一定让你说话的时候,一定有想象,你们还记得吗?    

公益涉及到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对自我灵魂的认识。

做公益传播,一定是一片蓝海,因为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考验的是什么?考验的是人品,考验的是你这个人能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如果越多人对你有认同,那你的公益传播会做的越好。
再有一个,当你是一个蓝海的话,你一定要知道,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学会很多东西,包括知识,包括对生命的感知……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你就想象大海经过多少的波涛,波浪,他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做公益传播的人,做公益的人,永远都是在修行的路上,而且你遇到困难越多,你遇到挑战越多,你可能遇到的机会越多。


本文由安平公益授权转载
封面图片转载自南方周末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