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小益思 | 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回答了最受关注的10个问题

崔小玲 2016-8-5 19:591583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CM菌

摘要 :点进来,可能就有你关注的问题被选中了噢!

熟悉CM的朋友们都知道

前段时间我们搞了一个大新闻



专门解答公益传播困惑的「小益思」

重磅推出颜值与才华兼备的「益思团」

 

第一波导师介绍一经发布

就引爆了CM菌的后台

从早到晚,不停地有人留言提问啊

男神、女神不绝于耳

面对如此高人气的「益思团」导师

CM菌真是各种羡慕



经过两周的时间

CM菌和导师们一起筛选出十个

最受关注

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每个导师都认真做出了回答

真正的诚意满满、干货云集

不看你就亏大啦              

 

前方高能预警!!

 Q

 随着公益与社会创新的发展,公益传播已成刚需,请问周老师,新闻传播学院是否应该增设公益传播课程?

 A

同意,并且我正在致力于此。

首先,我所在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2011年就建立了全国首家的公益传播研究所,致力于公益传播研究;其次,我所讲授的课程中有几门就是公益传播相关,分别是《公益传播》和《公益协同设计》。

但是公益传播在整个传播学领域仍然相对边缘甚至刚刚起步。一方面,这和整个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起步较晚有关。有人认为2008年汶川地震中公益组织的踊跃参与标志着中国现代公益力量的亮相从而这一年被称为公益元年;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社会结构及转型特点有关。政府和商业领域是相对强势部门,相应的传播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早积累较多,现在传播学院基本都有政府传播和商业传播相关课程,而开设公益传播课程的并不多,但我想未来会多起来。因为它和社会创新与发展相链接,是一种价值传播,传播要超越权力和资本本位,回归公共领域和公共价值。

CM菌有话说

不仅是传播学院需要开设,线上或者线上面对社会的平台也应该开设公益传播的课程唷,CM菌正是致力于打造中国的公益传播交流学习平台,推动公益传播专业化


Q

请问当有人用虚构的证据恶意攻击我们公益项目财务、效果等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危机公关?

A

及时的透明公开是最好的危机公关。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到自己的财务和效果没有硬伤,这是基础;

其次,要及时回应,通过相应渠道把观点和证据传播出去,尤其传播到之前收到谣言影响的受众群体。对于恶意攻击,如果是在新媒体上,可以做举报处理,如果是在传统媒体,甚至可以提起诽谤诉讼。如果是人际传播,可以通过意见领袖背书等方式进行化解。

CM菌有话说

危机公关三步走,很好,很强大。大家学会了吗?


Q

公益传播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培养?

A

首先要有准确定位。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人才当然要有文案写作、讲故事、创意策划、软件运用等基本能力,但不能仅把自己定位为写文案、做H5或者卖萌吸引眼球的人,而应定位为通过传播策略将组织使命和价值观进行有效传递的人。

其次,要对当前公益事业发展有整体认知和把握能力,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做专家型传播者,传播正确和有营养的内容。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过剩,恰恰要回到内容为王的传播初心。

第三,公益传播者也要是优秀的公共关系人才,能够与政府、企业、基金会、媒体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打交道并赢得信任和认同。由于当前高校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缺失,公益传播人才的培养更多要通过公益业界的实践不断历练。如果有机会,公益传播者可以到媒体锻炼,这种经历会有价值。今天我们看到好的公传播者很多都有媒体工作经历,并非偶然。

CM菌有话说

天呐,看完周老师的回答,CM菌顿时感觉鸭梨山大,看来还要好好加把油才能成为优秀的传播人才啊!


Q

女神好。请问,一个美好却不刻意煽情的故事通常都具备什么要素呢?当故事主角的故事本身就略矫情的时候又该怎么拿捏这个度呢?

A

先说说美好。个人以为,美好不是人工糖水,甜腻、流俗。更像一碗鲜美的汤,绵长,有层次,可堪回味。

故事分两层:1. 故事本身 2.故事的言外之意。美好故事大多是真实的:写作者/记录者带着尊重“生活是最好的创造者”的谦卑之心,用心在庞杂中挖掘出一个真实故事;技巧上,老老实实,人物在一个冲突下的真实反应,怎么动,怎么说话。不添油加醋,不以己度人地抒情,让故事自己说话。

传达言外之意也许更难。从同样一个故事里,你看到了背后的什么?这个东西,可以触动大多数人的某种善吗?足以让他们停下来看看自己吗?BottleDream最近一篇10万+原创文章《离开黑帮后,他拿起锅铲,带着出狱者们创立了超人气餐厅》,讲一位新加坡黑帮大叔颇为传奇的故事,故事里有许多个面可以呈现,作者麒麟从中提炼的,是故事主角自己的一个态度:“没人欠你的,世界也不欠你一条出路”。一个极强的共鸣点,每个人都可以拿来当成镜子,看看自己。美好故事里有广阔,有人性中某种珍贵,这取决于作者对人的理解,长期修炼功课。

PS:推荐《请回答1988》,韩剧巅峰,编剧功力深厚。讲80年代末,一条平常小巷双门洞里几户平常人家的故事,家人、爱人之间流动情感的细细白描,克制,美好,煽情煽得心服口服。

CM菌有话说

“美好更像一碗鲜美的汤,绵长,有层次,可堪回味”……为什么读着读着女神的回答CM菌就开始流口水了呢(我绝对不会告诉你们我是一个吃货以及我最爱吃的是澄江藕粉 冬瓜蜜饯 豆末糖 通海甜白酒 江川榨末肉……)。


Q

女神好! 个人非常喜欢BD,作者们也都相当有才。我知道BD一直专注于讲述青年创变者的故事,请问你们是如何去挖掘这些故事素材的呢?

A

谢谢关注!这个挖掘既包括来源,也包括视角的沉淀。BottleDream5年前起开始编译国外的创变者故事,3年前起开始挖掘华人世界的创变者故事,首先积累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创变者的地图,其中有线上来源库+人肉Network网络;其次积累了一个寻找BottleDream style创变者的标准。

互联网上的各类社会创新网站、新媒体平台账户都是很棒的来源,FBTwitterInsta,各大外媒。另外,更聚焦到领域里,创变者往往扎堆,国外有许多聚集社会企业家、创变者的机构/Co-working Space,比如Impact HubAshokaEchoing & GreenB Corp等等;国内有社会企业家培训项目、哈佛SEED、银杏伙伴等,都是不错的创变者网络型机构。

在此之外,更宝贵的是BottleDream累积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发起人阿菜在2012年环游世界20多个国家,采访近百位世界各地创变者;BottleDream在国内持续关注与采访创变者,基于人立方理论,一个好的创变者总能推荐另外几个不错的同行者,所以,BottleDream始终处在一个持续活跃的、生动的、在不断生长的创变者网络之中,汲取能量,并分享给更多人。

CM菌有话说

我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同学……(请自动脑补配音效果)大家对CM菌的故事感兴趣吗?欢迎留言板留言噢,也许你就是那个挖出CM菌故事的女同学!


 Q

请问衷声,运营一个公众号需要塑造出独特的“性格”,这样才能吸引关注,让更多人记住这个有性格的“人”。请问如何有效的找到和塑造公众号的“性格”?

 A

我觉得,性格不是找来的,而是由你/你的团队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的。你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正太,基本上出手的文章、弥漫的气氛不太可能是一个摇滚甜心。

如果一定要“塑造”性格,那么就看看,你在做的这个媒体用什么样的“身份”去与audience沟通更有效——或者说你的audience本身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身份包括:性别、年龄、喜好、厌恶(强烈的喜爱与厌恶,最容易凸显性格)、习惯、需求。比如我曾经与一位印象笔记的朋友聊天,他说印象笔记的身份是一位35岁左右的男性,习惯逻辑思考胜于感性情绪。他们会以这个身份的口吻、习惯,去发邮件、写文章、做产品。

CM菌有话说

 咳咳,CM菌天生就自带靠谱有趣诚实聪明时而桀骜不驯时而温柔体贴狂拽酷炫……的性格,这件事大家应该都清楚吧?


Q

女神好!目前计划和朋友在南京做一个公益微店,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店结合的方式做,我们微店上销售一些公益类的产品,例如犹太公平贸易的花茶,爱德面包坊的喜憨儿做的曲奇等,也会和南京的公益机构合作,将经营收入部分捐赠,请教一下如何像美好商店一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包装好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吸引较多的粉丝?

A

谢谢你在做的事。美好商店的运营强调两件事:价值观、挑品标准以及选品标准决定的内容。

价值观是:你的每一次购买,都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与BottleDream的价值观保持契合: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在这个的指引下,我们制定了选品标准——

1.本身就是好设计、好用的物品

2.背后同时具有了某种social  good属性——而非驱动大家基于同情心一次性购买的、不太乐意长期使用的物品。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内容不仅会呈现物品本身的属性与功能,会更多呈现物品背后,它的创造者、使用者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强烈的观念传递、甚至某些先进的做事方法的洞察,物品反而成为了载体。我们认为,展现创造者/受助者明亮的、积极的、有精神内核的故事,比悲惨的、获取同情心的方式更有效。


Q

您曾多次提到新媒体思维,如何理解新媒体思维呢?如何培养自己的新媒体思维呢?

A

新媒体思维是首先是媒体思维,而媒介就是人的延伸,过去是报纸,杂志,电视,现在是微信,微博,手机,甚至于一些大流量的APP,如滴滴出行。我们需要掌握各平台特点与用户交互逻辑,方能更好的做到信息直达与用户互动。

新媒体思维是跨界思维,TED论坛上一位学者曾经说:一个新的想法,在大脑里就具体表现为两个之间没有直接建立关联的细胞或者组织之间第一次建立的链接,有一个新的结构。为什么是咖啡馆而不是实验室成为西方科学上很多创新的发生地点,因为在实验室你总是在跟熟悉的人谈论熟悉的话题,只有在咖啡馆里你才会懒散的倒在那里跟不熟悉的人胡扯不熟悉的话题。所以,很多时候这种跨界性的链接更容易创新。

新媒体思维是创新思维,在新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变革可能,我们使用h5VRAR等等技术手段,丰富并创造新的体验场景,无论是线上到线下,还是从线下到线上,这种思维模式,更多是一种连接。

所以,如果概括一下,我人个感觉,新媒体的思维是一种连接性思维,连接并创新着。

CM菌有话说

CM菌也非常有连接性思维,时时刻刻想和大家连接在一起呢(害羞脸)。


Q

以活动建立起来的社群,活动结束后逐渐失活。如何长期有效的维持群内活跃呢?

A

大部分社群运营一段时候后,都会逐渐失活,主要问题有几个,

1,缺乏管理,大部分社群是因为管理被拉在一起,又因为缺乏管理而各奔东西。

2,没有维持化目标,或目标达成后,没有更新目标。

3,没有打通五感。所谓社群五感是,组织感,陪伴感,参与感,仪式感,归属感。只有达到五感通透,才能                                                                                                                               一呼百应。

CM菌有话说

维持群内的活跃度?发红包有效果么?(认真思考ING……)


Q

微信的打开量和阅读率越来越低,新媒体运营怎么才能做好内容呢?

A

现在微信的打开率和阅读率越来越低,大部分看微信内容的使用场景,不是打开公众号,而是来自朋友圈。所以,微信端的内容传播,一般是通过极少量的忠实用户传播开来的,他们是最早的信息传播源。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发展或影响更多的忠实用户,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的办法是,从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要么建立可以直接沟通的微信群,要么可以通过(服务号)万人口碑的系统,让这部分KOL入驻进来。

关于怎么做好用户,我觉得无外乎两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说,把严肃的问题趣味说。

CM菌有话说

CM菌只想认真乖巧地拜托大家一件事,好的文章要多多转发唷!

 


 

看完男神女神们的回答

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吗?

还有问题想提?

来啊!

继续在留言板中留言提问吧

还有机会得到导师的回答噢

当然啦

我们也欢迎你针对导师的回答和问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更好的粉碎掉大家的问题

你希望「益思团」怎么解决你的传播问题呢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

欢迎留言噢!

留言不够爽?

进群交流请加CM菌微信:Civic_media

入群暗号:小益思 

扫我扫我扫我

这是「CM公益传播」第174次与你分享-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