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橙色书包」刷屏,互联网公益缘何再遭抵制?

水也有灵魂 2017-9-25 10:181566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知著网

摘要 :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过度关怀。

​本文来源: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霍悦

9月17日,演员陈小春发布了一条微博,引起了多方关注。微博中,他提醒开车的朋友们,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患有听力障碍。

与此同时,舒淇、袁立、黄健翔等知名大V也在纷纷转发相关内容,橙色书包听障儿童彻底走进了公众视线。

截至目前,微博话题#橙色书包#阅读量已达1641.7万。


同时,@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对此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是谣言?“橙色书包”之源起 


虽然有很多明星都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中参与了转发,但仍有不少人在质疑此消息的真实性。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叶飞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中,讲述了此次活动的来龙去脉。 


“橙色书包”是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面向听障儿童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从去年3月3日,“橙色书包”公益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至今,共发放了10110个橙色书包。 


除此之外,叶飞还强调,“橙色书包”的落点是关注听障儿童交通安全,但最终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橙色关爱文化,关爱听障儿童和相关人群。 


>>>标签化?“橙色书包”备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样的方式保护了听障儿童的交通安全,而质疑者则认为,橙色书包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受到区别对待,从而造成其心理负担,甚至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侵害。

自称是听障儿童家长、微博网友@洪浩猛认为,“橙色书包”计划是“2017年最不贴人气,最愚蠢的创意”。在他看来,听障儿童应该“去除特殊性,回归普通回归自然”,而“橙色书包”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群体的意愿。

吴玉芹是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同时她还有一个失聪的儿子。接触残疾儿童超过20年,她认为“橙色书包”引发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值得肯定,但“标签化”的问题不可避免。“学校和家长会教孩子们基本的交通规则,他们懂‘走斑马线、红灯行、绿灯停’,其实并不需要司机特意让行。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过度关怀。

面对种种质疑,@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声表示,如果背橙色书包的听障儿童受到了歧视,说明可能是社会出了问题。

因此,“橙色书包”引起广泛关注,并受到赞扬和支持之余,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将此次活动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中。 

那么,每次公益项目火爆刷屏之后,为何总是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声音?


 多样的传播决定了质疑声音出现之必然

曾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风靡全网的「冰桶挑战」,一方面在关注到渐冻人罕见疾病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自娱自乐的争议甚至炒作宣传的嫌疑。 

前不久腾讯公益推出的「小朋友画廊」,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真实真切地走进我们的视线中,但起初它也面临了有关信任危机的诸多质疑。

而此次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橙色书包”活动,同样也是如此。

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公益,其花样越来越多,传播途径也更加多元化。无论是冰桶挑战、一元购画,还是QQ比心接力等爱心公益活动,通过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等创新手段,发动热心公益的网民以轻量、便捷的方式参与其中,自然也给了公益更多的可能。

而“橙色书包”恰恰就是通过随手转发等简单的操作成功吸引到了大量网友的参与,同时引起社交圈刷屏的也不只是“橙色书包”本身,流行暖心的广告模式语,以及陈小春、舒淇等明星大V的参与助力,更是不容小觑。

当前新媒体环境中,任何公益活动都不能免于舆论的质疑,而这些讨论乃至争议,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令公益趋向更好的一种重要外部监督。所以,在“橙色书包”问题上,我们大可不必直接将特殊对待标签化联系在一起,从而全盘否定其价值。


线上参与转发成为另一种的自我满足

将“橙色书包”活动的利弊先放在一边暂且不谈,其出发点总归是好的。在微博大V的带动和影响下,这股橙色之风伴随着线上互联网的转发行为,一方面为公众的同情心和悲悯心寻找到了出口,实现了另一种的自我满足;另一方面,在这种热度下的跟风与轰动效应,也成功吸引到了社会大众对于听障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而在线下活动中橙色书包的发放流程,也是一种对其既定规则的履行。活动负责人在谈到如何领取橙色书包时表示,作为康复机构或者学校,首先要向基金会的项目部提交申请表格,基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会进行机构资质及学生名单审核,审核通过后,便可以进行书包寄送。 

以往,公众对于公益活动的不信任,大多来源于其线上与线下活动不能有效呼应。而此次“橙色书包”活动在线上通过网友们的大量转发引起社会关注,线下有着一整套计划的实施方案,并通过一定的视觉冲击方式,增进对于听障儿童群体的了解和理解,并企图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噱头”之下尚未触及的听障儿童核心利益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此次“橙色书包”活动是否真如质疑者所言,“是对听障儿童的过度标签化”? 

从“橙色书包”的舆论效果来看,事情并没有按照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的预期顺利,也并未像绑在阿尔茨海默病人手上的“黄手环”那样讨喜,反而是引发了包括部分听障儿童家长在内的各界质疑。 

他们纷纷表示,对于听障儿童的关爱,是要让他们脱离特殊,给其公平公正的社会地位,让他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归主流社会,而并非暴露自己的缺陷,让其感到弱势。

“橙色书包”活动就像是为这些听障儿童画了一张大饼,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未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也没有从根源上对其进行帮助和治疗,所以不可算是其最佳“护身符”。

公益组织病痛挑战基金会秘书长王奕鸥曾表示:“下载一首歌、购买一幅画、完成一个挑战,甚至在网上玩游戏都可以关注和帮助到别人,互联网让公益的‘玩法’越来越多。”

所以,互联网公益相较于传统公益而言,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公众参与门槛更低,线上与线下结合也更加紧密。但无论形式怎样、出发点如何,“去除特殊性,回归普通回归自然”都应是公益活动的最终愿景和基本底线。

就“橙色书包”项目而言,这件事情背后的真正争议,是一个短期公益目标和长期公益目标之间的博弈。“橙色书包”活动遭遇一些质疑,发起的基金会应该反思潜在的欠妥,考虑更为切实的服务,这是公益活动走向成熟的要求。另一方面,明星效应助推公益活动有积极的一面,但也要避免过度娱乐化掩盖事物本身。这一点,在“冰桶挑战”中已露出端倪。

“橙色书包”可以继续尝试和探索,但也应由听障儿童来决定背不背这种书包,家长或学校都无需替孩子做主。

其实仔细想想看,无论孩子们背不背橙色书包,无论他们是不是听障儿童,司机们都理应礼让呢?

注:本文有适量修改


-这是「CM公益传播」第310次与你分享-

「CM公益传播」是全国首家共建共享的社区化公益传播智库平台,连结传播相关方力量,发现和创造公益传播的更多可能,探索并实践以公益传播方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公益传播发展,助力公益与社会创新。同时,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我们提供传播课程开发与培训服务,也为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提供传播解决方案服务(策略、策划、创 意、内容生产、渠道组合),欢迎洽谈合作。


网站:cmchuanbo.org

投稿:info@cmchuanbo.org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