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CM公益传播」公众号 首发日期:2018年9月27日
今年2月的一天,早上刚醒,便感觉左臂变得异常沉重,稍一用力就疼痛难忍,没辙便只能去了医院,前脚刚迈进去话还没说完,医生答道,“看手机时间太长,颈椎压迫神经。”又一顿,“你是今天第四个了。”
虽然类似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但真的没有想过这样的情形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科技给了我们太多的便利,但其背后也潜藏了不少风险,就连中央网信办之前都刊文称,“科技的工具理性不能凌驾在人性的价值理性上,要积极发扬科技向善的力量。” 早在半个世纪前,加拿大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看出了媒介的力量所在,他说,任何媒介都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引入一种尺度,这种尺度会重新衡量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行为。这个当年被广为批判的“技术决定论”在今天看来真是“一语中的”,我们的世界真的因为巴掌大的手机而变得翻天覆地了。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网民规模从不到百万跨越到了现在7亿多,人们生存的时空距离被无限压缩了,科技带给了人们赋能的力量,我们将它带到了自己身边的每个事物当中,科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但同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这并非对科技的褒奖。当人们对一种技术产物变得习惯、沉溺,难以割舍的时候,它便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认为,技术是中立的,其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使用的人。话没有错,但刨根问底,不少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都有资本在做推手,那是要赚钱、回本和营利的,抛开人的参与谈技术中立,怎么看都不太合适。 “我们需要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责任,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思考如何使用AI这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让信息更易得、更有用,并对社会有意义。”这是谷歌CEO皮查伊在今年开发者大会上的开场白。不提AI这种新技术,最打动人的其实是作为技术开发者的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毕竟,技术为人所使用,人的属性成就技术的属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样一个科技生产的时代,对于很多产品团队来说,很大一部分精力和目标都在提升用户数量、增加活跃度、完成KPI上,对于产品的人文色彩、社会性质,还有因此导致的种种问题,或许并没有做出恰当的观察和思考,好的产品并不只是数据亮眼,而更应强调社会责任,强调工匠精神。
无论是蚂蚁森林的绿色生活定位,还是王者荣耀的防沉迷改进,都在彰显企业对于产品的社会性思考,这些举措并不能直接带给企业利润,甚至要承担不轻的成本,但一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了,至少用户能够感受到,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工业制品,它可以变得更有温度。
祖望在分享蚂蚁森林的诞生时,说:“蚂蚁森林上线到现在,老板好像忘了给我设置KPI这件事。所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蚂蚁森林从来没有背过任何KPI,一天都没有,纯野生的。”
▲图片来源于CM公益传播 在企业责任这件事上,不需要有KPI之类的要求,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程序员,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自己的劳动成果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解决疑难杂症,相信一定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热情,还有最重要的,使命感。 这是一场全社会的头脑风暴,不仅需要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参与、还需要政府,学界和公众参与,还需要法律和道德环境的进步。
拿腾讯来说,今年5月份,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接触濒危动物,腾讯QQ与长隆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出全球首个“AR濒危动物园”,在LBS和QQ-AR技术的加持天,游客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不同区域,通过手机QQ“扫一扫”即可观看不同濒危动物的生存情况,还能与其进行互动。
▲图片来源于搜狐 这不是QQ第一次尝试将科技与公益相结合。4月时,腾讯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推出了“数字地标”项目,通过QQ-AR,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和雕塑变身成为了数字内容的新载体,目的是唤起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保护海洋、爱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中国科技向善的浪潮才刚刚开始,这些变化也不能一步到位。一方面,社会问题林林总总,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难以量化,另一方面,企业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何“因地制宜”,在生存发展和社会责任中求得生机也是不小的问题。 但随着各方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终究会变的更有温度,对于企业而言,科技向善可以成为未来性投资,如同腾讯创始人之一的张志东所言,用心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产品之间并不矛盾。向善的力量对于企业发展和产品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而公众也能够因此产生更强烈的企业认同和信任。 科技向善,终究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结合,如何发挥两者的价值,需要时间,也需要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