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在公益中的运用
众包在百度百科的定义:“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 众包在维基百科的定义:“群众外包(英语:crowdsourcing)是互联网带来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通过互联网控制,这些组织可以利用志愿员工大军的创意和能力——这些志愿员工具备完成任务的技能,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工作,满足于对其服务收取小额报酬,或者暂时并无报酬,仅仅满足于未来获得更多报酬的前景。” 众包在专业书籍《Crowdsourcing》中的定义:“Crowdsourcing is a story of cooperation, aggregation, teamwork, consensus, and creativity. It is a new arrangement for doing work, but it also is a phenomenon where, when the conditions are right, groups of people can outperform individual experts, outsiders can bring fresh insights to internal problems, and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people can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policies and designs that are agreeable to most.” 在对比了这三个对众包的定义之后,我大体总结出一句话:众包是一种由很多人通过网络沟通和连接,去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模式。可以一人完成任务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每个人单独完成整个任务,最终产出各自不同的成果。 众包(包括威客)在商业中已经得到证明并有着众多成功的案例。那么众包在公益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呢? 我认为,在公益中,众包变的十分的灵活,简单的总结出来就是:多人,甚至全民参与。注意,是参与。既然是参与,就会灵活很多,比如帮忙出谋划策,提建议,给反馈,分享自己资源,运用能力去协助,做志愿者,帮忙宣传等等,都是很好的参与。我觉得,这些在公益中都应该是众包。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一个新注册的公益组织,缺乏人力资源,怎么办?雇佣全职员工,在中国对于中小公益机构很困难;找兼职,行得通,但很难调动积极性,以及解决他们时间分配的问题;外包,也很好,但是资金可能会不足。众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公益组织可以运用网络一些平台去吸引一些人关注并参与自己的项目,尽可能的调动更多的人,来或多或少的帮助项目实施,哪怕一些很小的任务也可以,人多力量大嘛。 比如,2014年初,有个公益组织刚刚成立,但是苦于人力物力资源匮乏,难易快速的实践自己的公益想法。他们就通过社交媒体和一些平台,把项目的一部分分拆成许多微小任务,发到网上去寻求帮助和解决。结果有许多人都参与到这里面,你一个我一个就解决掉了,而且该组织还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很多愿意做兼职帮助他们运行的人。这些人通过网络,跟该组织在当地的志愿者一起成功完成了很多项目。他们一起策划,帮忙众筹和宣传,寻求合作,社交媒体管理,很有效。截止目前,该组织仍然有80%的人员是通过网络进行工作的。 其实不仅仅是在网络上,自己所在城市的社区参与,也是众包。举个美国的例子:2014年3月和4月,一个服务于亚裔美国人的公益组织发起了一个很大的项目,在全费城范围内进行亚裔选民的登记和参政意识的普及。该机构负责人知道自己组织是没有办法做这么一个项目的,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做扫街动员,挨家挨户做登记。所以他们找到了费城的四所大学,与一些亚裔的学生社团合作,征集项目的策划和灵感,并寻找志愿者。最终,有超过100个亚裔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整个项目中来,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与传播,使该项目在2个月之内帮助政府登记了超过8000名新的亚裔选民,大大提高了亚裔在费城的参政率。 如果只是一个大学生想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做一个公益行动,也可以利用众包模式帮助他想法的实施。比如:今年暑假,有一个大学生想发起一个环中国的公益骑行活动。他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但苦于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凭一己之力环行中国,而且活动的意义和影响也有限。他想到了众包。他先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起了这个公益活动,寻找环中国公益骑行在各个城市接力的队友,让自己的同学以及相关平台帮忙传播和转发。没多久,自己的这个想法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关注,有能力骑行的,就与他做队友帮助这次接力骑行;没能力骑行的,也通过捐助,点赞和转发的形式支持他的项目。结果很明显,他的想法实现了,而且非常的成功,正能量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他之后又成立了一个跑步协会,用众包的模式让很多人帮他策划出主意,帮助该协会的组织,模式和架构都成功的建立。重要的是,该协会在几个月间就有上百个来自中国各地,甚至美国的志愿者参与进来,提供自己每天跑步的历程,然后该协会进行记录并积分,充分传播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能量。 再说一个美国的公益众包思维。欧美国家有许多网站,都在运用着众包的思维去解决社会问题,公益也因此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网站通过互联网,由一些人提出问题和困难,并让其他人对此进行帮助和解决。比如 https://www.wethinq.com/ ,这个网站我很喜欢。很多人的灵感和想法通过互联网在该平台上去交流沟通并实现,在一些项目实际操作中的很多难题都可以在这上面寻求帮助和解决。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页,你可以发一些自己的灵感,想法,或是难题,别人可以评论,提建议,反馈,点赞,然后该网站也会找那些支持率高的想法,帮助他们去实现。这其实就是一个社区,你也可以发一些文章上去,比如《如何为自己项目筹款》等等,共同去帮助想法的成功实施。这个网站成功的用众包的思维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你的想法中来,或是项目中来,提高参与率,让一个人的行为带动他周围更多的人一起参与,不仅传播了自己的项目和想法,还得到了支持与帮助,汇聚了很多人的建议与反馈,而且有机会得到投资与合作。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实例。说明只要有想法,敢做,就一定能通过众包思维实现自己的想法。全民公益在中国提了好几年了,众包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全民公益的模式。如果众包在公益中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那么中国的公益事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后,推荐一篇关于众包在公益中运用的文章,讲的很不错,也为我写这篇文章带来了一部分思路,大家看看: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213860/357565001 以上是个人观点,可能不全面或不正确,如有错误请指正,感谢。 作者 / 若境Gary (CM公益传播和一起进步社区成员,留美学生) 本文为“一起进步社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