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益+企业 ,“益企爱”下去

admin 2020-1-20 10:372243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原作者: 马跃

摘要 :公益组织深耕企业 ,打造良性互动, 公益也能玩儿出花

文章首发于「CM公益传播」公众号

首发日期:201912月26



捐款是企业做公益最直接的形式,但形式更丰富的公益形式是否更有价值?

 

公益组织直接对口做活动是最直接的形式,但与企业结合又会有怎样的碰撞?

 

越来越多公益组织和企业选择了相互合作,即为公益组织提供了支持,也让企业找到平台增加员工凝聚力和社会责任价值。

 

那么两方的合作究竟如何呢?我们近期采访了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担当者行动”)的副秘书长覃树勇,一起来看看公益组织与企业间,如何玩儿出新招。


 



具备企业募捐基因


担当者行动创立于2004年,致力于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的阅读,主推“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成立之初便是以企业捐赠作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了80%-90%。随着基金会不断发展,拓宽了个人捐款、平台捐款、月捐等方式和渠道,但截至2019年,机构运作资金中,企业捐赠占比仍有一半以上,企业公益行为仍然是它的重要支撑,也是公益捐赠的大头。



图片来源于担当者行动


2018年担当者行动专门面向企业推出了“益企爱计划”,为企业量身打造图书角捐赠等一系列公益参与的通道和设计规划,公益组织与企业的故事也就由此越写越长了……


 


与企业合作, 理念认同很重要



 “这几年企业公益需求发生了变化,除开CSR体系较为完备的跨国大企业,国内企业参与公益,早期更多的还是被动捐赠行为,现在更多的变为企业自己想做公益了”。覃树勇说这几年企业对于“做公益”有了更大的需求,公益组织需要做的就是洞察需求,继而满足企业需求。

 

“关注乡村教育的企业肯定愿意找我们,搞环卫的当然找我们的概率就比较小,要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主要业务类型结合起来”,如覃树勇所说,曾经企业做公益多数停留在不停地在各个领域捐款,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文化和发展战略,但现在这样的思路是需要转变的,公益组织在对接时,更多的要和企业沟通普及什么是真正的公益,公益要达到的目标和愿景是如何的,以及如何和企业结合在一起。

 

以担当者行动为例,其主力做乡村儿童的阅读助学,和以往诸如“希望工程”等公益组织不同,如今的乡村教育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学楼、操场等硬件设施普遍得到大大改善,以前是乡村孩子上不起学,现在是要上好学上好学就意味着能有渠道阅读更多好的书籍拓宽视野,好的课堂内容丰富孩子们精神上的教育,担当者行动在对接企业时,就更注重让企业了解“儿童阅读”这件事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价值,“企业认可这一理念后,很少有不动心而拒绝的。


 


让企业志愿者多样化体验


基于共同的意愿,如何避免项目流于形式,“捐完款就结束”?如何让对项目几乎不了解的企业和企业员工参与进来也是一个问题,在“益企爱”的计划中,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样一个马斯洛夫需求模型。

 

图片来源于担当者行动



在这个模型里,企业员工参与、员工认可是很重要的部分,意味着这样一个公益行动即是公益捐赠,也能让员工深度参与,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除了图书角上的企业露出,担当者行动还会为企业定制“1+1公益体验之旅”,“就是1天公益加1天当地团建旅游,所以我们有时候像旅行社一样”覃树勇开玩笑地说:“我们会为企业对接好项目学校、推荐规划好当地旅游线路,提供当地住宿、车辆的联络支持等,所以企业参加公益很轻松,只要召集好人,跟我们去就行了。


实地探访与项目执行之前,担当者行动会让企业志愿者提前准备好一堂30到45分钟的课程。活动当天,参与的企业志愿者上午下午会各到一所学校进行实地执行和体验,和老师孩子们一起参加图书角建设培训,担当者行动工作人员会系统介绍图书角项目设计理念,书目如何配置,怎么样运营等内容,“等于是现场再动员,参与者会更了解我们的项目。


第二个环节里,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拆书、贴标签、管理手册登记造册、图书上架……这一过程中,企业志愿者和孩子会有互动,建立一个前期的良好关系。建好之后两三个人一组进班级分享,为学生们带去丰富多样的成长经历、绘本故事,互动游戏等。而图书角捐赠仪式放到了体验结束后的下午时间,这些员工有了体验之后,下午的讲话,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反倒是更能贴近孩子了。这是体验带来的奇妙变化,而另一个奇妙的变化也同时发生着……


 图片来源于担当者行动


捐赠后,傍晚的时候,担当者还会为企业组织一个总结分享会,每一个参与的员工都要讲话。“员工之间也是搭配参与,可能有部门老大、有CEO、也有一线员工,但对他们来说在这一天公益体验里,他们都是志愿者,没有上下级之分,这过程中就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覃树勇说,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大家会彼此加深理解,以往交流不多的部门和上下级之间会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之后只要企业资金允许或者有做公益的计划,都会选择复捐、选择我们。”从覃树勇的话语间就能感受到在这样“体验式公益”的影响下,不少企业都认可这样的模式,并沉浸其中。




有困境,也有出路



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企业的第一要务还是创造利益,做公益带来的是品牌效应而非直接利益,无论是沟通还是实际操作上依然会有“误会”存在,企业遇到资金危机时,往往会选择第一个切断公益板块,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公益的宣传性质更为看中,要求与自家品牌或产品捆绑结合、植入或加入一些额外宣传环节,面对这些问题,公益组织在选择上就会更为谨慎。

 

“就企业参与公益的情况来看,小企业还没有大到成为它的一个战略部分,还是很少的。”覃树勇说目前参与企业还是以大企业为主,其中又以北上广深和浙江的企业为主,“这些地区的企业更加开放,对公益的理解也更加多元”。有了有意向的企业后,在沟通上担当者行动多数还是直接对接企业负责人或高层,“主要负责人有这个意愿,有这个方向,才更好去谈”,也因此,担当者的团队下一步想做的,是找到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度的采访,吸引更多人一起加入到公益中,“树立典型,毕竟企业领导,尤其是大型企业领导本身自带流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更好的带动更多人参与”。




良性发展 让“企业+公益”再飞一会儿


 

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覃树勇说希望通过长期的项目实践中与企业彼此积累的了解和认可,达成项目可持续的共识,和对口的县共建制定3-5年的阅读助学合作计划,同时也将公益理念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


 图片来源于担当者行动



“我们还是会深耕企业,做区域性合作,只有这样的打法,才会更有计划性,这种合作模式也就更良性了。真正达到‘超越捐赠 共创同生赋能成长’”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