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CM公益传播」公众号 首发日期:2021年5月6日
此前,“30·60” 双碳目标曾占领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碳达峰、碳中和成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工商业界掀起了减碳承诺的浪潮。据联合国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有87家市值超过2.3万亿的公司公开做出承诺,要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提出“30·60目标”后,在碳中和方面做出承诺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2021年1月12日,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成为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此外,中国华能集团、吉利汽车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等17家石油化工企业也陆续对减少碳排放、贡献碳中和制定路线图。企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碳减排的责任担当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喊口号,而在践行减排承诺方面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那么,企业在做减排承诺时应注意哪些风险?企业如何做,才能让低碳承诺真正触动利益相关方,为企业赢得美誉呢?企业在追求低碳目标,关注绿色发展的同时,要谨防操之过急,过度的或虚假的低碳营销可能导致企业有“漂绿”的嫌疑,给品牌和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气候危机面前,传统能源企业面临的减排责任首当其冲,比其他行业也更沉重,尽管这些能源公司纷纷做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向市场宣称应对气候变化多么重要而紧迫,但公司实际的运行数据却显示这些公司在新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的投资只占该公司支出的很小一部分。这些能源巨头纷纷被扣上“漂绿”的罪名,不仅没有让企业形象变得更加绿色可持续,反而惹来一身骚。以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公司(SHELL)为例,两家公司都宣称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宣称自己是“气候领导者”。而两家公司计划开采和燃烧的化石燃料比“将地球升温控制在1.5°C以下的上限”还多120%。石油巨头BP公司因在绿色能源上过度宣传和虚假宣传而被告上法庭,据析,BP 96% 的资本支出是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而公司用于低碳技术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4%不到。2009年7月,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宣布了一项6亿美元的藻类生物燃料开发项目,该项目可以帮助公司实现能源转型,大大减少传统化石燃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埃克森美孚公司对外宣称到 2025年,公司可以达到日产 10,000 桶海藻生物燃料的产能。然而,根据 “气候真相”(climate Reality )组织披露,这个项目仅仅是埃克森美孚公司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绿色的噱头。五年以后,10,000 桶燃料仅仅相当于该公司石油开采产能的0.2%,跟公司庞大的化石燃料开采量相比,海藻燃料的产量聊胜于无。该组织研究发现,埃克森美孚每年用于清洁能源开发的预算只占公司收入的0.5%,并且公司预计在2018到2030年期间,将化石燃料的生产能力将扩大35%。埃克森美孚因为公司在清洁能源方面的误导性宣传和虚假市场营销而被告上法庭,律师以 “漂绿”为由将公司提起上诉。很多企业通过绿色营销的手段编撰了动听的广告文案让人相信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做的却是非常寥寥。据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快消巨头宝洁公司承诺到2030年减少50%的碳排放,降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宝洁公司的减排承诺只包含了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购买能源的间接排放)的碳排放,而忽略了“范围三”(包括供应链、产品运输和产品处置环节的间接排放)的排放,而宝洁公司98%的碳排放来自范围三的排放。 如果企业将范围3的排放排除在碳中和战略之外,来实现其所谓的“碳中和”愿景,这种选择性履责的行为缺少真正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意,不免有“作秀之嫌”。企业应该做出可信的气候变化承诺,在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和制定碳中和战略时要考虑到上下游产业链的环境影响,这样才可避免“漂绿”的嫌疑。低碳时代给企业带来很多机遇,企业以正确的方式做出低碳承诺并切实的践行低碳承诺最终会赢得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为企业赢得更多商誉。如何践行低碳承诺,才能更好的打动利益相关方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实现碳中和目标或者减少碳排放目标的时间表:企业在制定碳中和战略或者做出减碳承诺的时候,应该以诚信的态度,辅以科学的可测量的数据向市场诚实的展示低碳发展的路径。比如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时,可以公布可衡量的中期目标,比如到2025年减少25%的排放量,以及针对范围1、2和3的具体中长期的目标。近期,百事公司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在直接运营中减少7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间接价值链中减少40%的气体排放,在2040年前计划达到零排放。这个减排承诺就涵盖了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排放。欧莱雅在2020年宣布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也对低碳目标进行了细化,如,到2030年,与2016年相比,单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到2025年,所有运营设施将提升能效,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而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通过创新,让消费者因使用欧莱雅产品而产生的温室气体,与2016年比,平均每单位成品减少25%;到2030年,产品包装的塑料100%源自回收或是生物基材料等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时间线很清晰并且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在合作伙伴方面,欧莱雅也切实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018年欧莱雅就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开始推广无胶带、易撕拉、100%可降解的绿色包裹,2020年共发出约4000万只。
2. 推出和碳中和相关的产品:企业也可以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出发,打造一款“零碳”或低碳产品。2010年,光大银行携手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一款“绿色零碳信用卡”,卡片材质完全采用可回收材料,对环境影响低,
持卡人可以通过登录光大银行信用卡地带,在线计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自己做一个明白的“零碳”人,还可通过光大银行进行碳信用的购买,购买成功后会收到银行奖励的信用卡积分。在美妆行业,台湾美妆品牌欧莱德在2011年就推出一款“零碳洗发精”产品,并得到权威第三方认证 机构SGS的验证。2020年,奥地利兰精集团(Lenzing Group)旗下的TENCELTM品牌向市场推出首款零碳莱赛尔和莫代尔纤维。该产品遵循全球领先的碳中和框架Carbon Neutral Protocol的严格准则,是面向纺织行业的Carbon Neutral®认证产品。3. 开展跟碳中和有关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在低碳的浪潮下,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可以围绕气候变化和低碳议题设计社会责任项目,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跟扶贫助学等其他公益项目比,这种环保责任项目的实施难度并不大。比如常见的植树造林就能有很好的抵消碳排放,有减少温室气体的环保效益。而除了森林保护行动,红树林保护、湿地保护等环境保护行动也可以为企业的碳中和助力。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别出心裁的设计一场零碳的产品发布会或是研讨会,这也是倡导低碳的不错选择。例如2010年百度世界大会就办成了一场“零碳”会议。在会议举行前期,邀请北京环境交易所勘察大会现场以及人员邀请事宜,进行绿色、低碳的设计,主办方根据第三方机构核查报告公布的实际碳排放数据,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的碳减排额度,投入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环保项目,以抵消此次大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真正达到“零碳”大会的目标。“碳中和”承诺的声音在各行各业间此起彼伏,践行碳中和的方法多种多样。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意识到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不管是外力驱动还是内在的责任驱动,低碳在未来将成为企业不得不做的事情。最后,借用比尔盖茨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里的一句话 “零碳”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参考文献】
1.https://www.climaterealityproject.org/training2.Newsweek: What Is Greenwashing? Businesses Pledge Climate Change Actions—Sometimes toward Cover Up Unsustainable Practices3.http://www.tanpaifang.com/tanzhonghe/2021/0121/76383.html4. 金融界:全球重要企业碳中和竞赛与“漂绿”风险|ESG-焦点6. https://www.oright.inc/tw/st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