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不是矫情,是抑郁”,聊聊抑郁这张标签

水也有灵魂 2018-5-28 10:161032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0个 来自: CM公益传播

摘要 :被我们误会了的抑郁症
还记得曾经刷爆朋友圈的这组漫画么?


这幅漫画的原型出自美国女画家Allie Brosh,她在2010年6月17日创作出这个漫画形象。随后,国外有人将其再创作,并上传到网上,比较著名的版本有:“我们是女人”、“我们是甲方”等,这些漫画还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在全球进行传播。


然而,大家可能并不熟知的是,漫画原型作者Allie Brosh曾经因患抑郁症淡出网络,后来她将自己与抑郁症斗争的内容都画成漫画,用来鼓励其他抑郁症病友。Allie的所有漫画内容,都来自于她的日常生活,主旨也是反映自己长不大、像个小孩儿一样的性格。2013年她把这些画稿出版成册,书名就是她的博客名字《Hyperbole and a Half》(中文名《我幼稚的时候好有范》)。而此时她因为抑郁症,已经淡出人们视线和网络1年多了。


这1年多里,Allie和抑郁症做着斗争,她把这一切心理活动,都在自己的画作中反映了出来。


“有些人感到沮丧是有缘由的,而我却没有,我只是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无理由的感到一阵悲伤和无助。”


“有人说,可以靠意志力克服这种沮丧情绪。对于我来说,这种行为好像是没有手的人想用拳头打自己让手再长出来一样。”


“渐渐地,我的各种感觉开始萎缩,仅有的几种感觉也是伤痕累累。就像几只遍体鳞伤的小鹿一样,看着周围死去同伴的尸体,无奈的等候着临终的到来。”

画作中频频出现的消极厌世、对社会、对周围的人都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世界灰暗、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等内容,都是Allie在与抑郁症斗争中出现过的情形。

也许残忍,但这就是抑郁症患者最真实的写照。

这本书出版时,爱丽也同步更新着自己的博客,讲述自己患抑郁症以来一年多时间的心路历程,劝导病友们积极治疗,寻回人生的意义。

我们对于抑郁症几乎一无所知

也许你觉得“抑郁症”离你很遥远,你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遭遇重大变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十条健康指标中,前四条都与精神卫生有关,而当今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0.4%,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当中可能就有一名是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超越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中国目前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抑郁症这一群体。

然而,一提到抑郁症,大家能想到的是什么?情绪障碍、自杀、药物控制......

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走进抑郁症患者的世界,了解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和情绪。

前段时间刘可乐在《奇葩大会》上关于躁郁症的分享走红,刘可乐为观众“科普”了躁郁症,但这“科普”得有点戏剧效果——就算在抑郁期,也不至于每天都想自杀,而且躁郁症的表现也不是真的无间断地“躁”和“郁”切换,其中个体差异很大。


几乎可以肯定,刘可乐的分享不是给真正有躁郁症的人听的,而是给找不到人生意义的年轻人打鸡血的。里面说到“躁郁症是一种标签”,又说不要忘记自己的力量,听上来是很鸡血,但问题是对于一个正处于抑郁期的人来说,这些鸡血有用吗?

事实上,真正的标签不是“躁郁症”本身,而是贴在“躁郁症”上面的“有病”、“发神经”、“好可怕”等等充满歧视的评价。

其实,躁郁症患者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更容易被误解,TA们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和包容差异,人与人相处不也本应如此?

向周围的人求助一点都不丢人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普及什么叫抑郁、如何与抑郁相处,拍摄了一部公益视频——《我有一条黑狗,它名叫抑郁》。


这部短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把抑郁比作一条黑狗,在抑郁症的世界里这条黑狗如影随形,为我们呈现了“我”与这条黑狗的相处日常,记录着与这条黑狗相处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在不同的情绪之下作出的不同反应。


“每当这黑狗出现,我就感到空虚,生活也慢了下来,它总不期而至的出现在我面前。黑狗让我变得像个老人一样,整个世界好像都在享受生活。我却只能与黑狗相伴,那些曾带给我快乐的事情,忽然消失了。它让我失去食欲,它吞食掉我的记忆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黑狗让我消极的思考和言谈。它让我烦躁不安,难于相处,它夺走了我的爱,埋葬了温情,它最爱在半夜把我唤醒,心中只有那些消极的念头,让我知道自己将会面对多么心力交瘁的一天。不仅仅是感到一点低落、悲伤或者忧郁。最糟糕的时候,所有的感觉都会失去。”


“后来我了解到,无论是谁,无数的人都在被这条黑狗所侵扰,任何人都可能被它袭击。我还了解到,不存在什么万能灵药或魔法药丸,药物对部分人有帮助,其他人还要辅以另外的手段。我还了解到,向亲近的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能起到关键的疗效。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不再害怕黑狗,甚至向它耍了一些自己的花招。你越是疲劳和紧张,它就叫得越凶,所以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很重要。”

“你想太多了”不是解决问题的特效药

我们也发现,其实社会不缺“关心”的友善行为,观察抑郁症患者与朋友之间的对话,面对抑郁症患者无限循环的负面情绪,大部分的人会说:“加油好吗!” “拜托,外面还有很多人比你可怜” “你真的想太多了!”“没那么容易得抑郁症啦!”

这些回应都有可能成为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大家不懂的怎样才是好的安慰,直觉说出口的常会是以“否定”的方式。

而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些话一点都没有用!只是不断否定!Say NO NO NO!!!!像是老师不停在你的日记上打上一个又一个血红的大叉。


台湾的Rules Creative 20%专案“安慰复选题”,也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呈现了我们所见到的忧郁症患者被污名化的问题。

一听到“忧郁症”三个字,不少人下意识觉得对方是“烂草莓、抗压性低”,而Facebook一看到赤裸的身体,就觉得“情色、性暗示”,因此,设计师们最终选择了更加值得挑战的呈现方式。

在裸露的身体上写下她内心的想法,再直接赤裸呈现其面对朋友“安慰”时抑郁症患者内心真实的状态。


抑郁这张标签

抑郁症在今天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名词,总是与不明原因的痛苦及怀疑相连。虽然也有一些轻松的论调,说现代社会,抑郁症只是“心灵的感冒”,不足为怪。然而有这种声音在,适足以说明主流态度的恐惧之深。

“抑郁症”诚然很危险。但危险在于抑郁的痛苦,而不在于这3个字。

贴上标签是一种承认,它带来足够的重视,带来药物和心理的治疗,也减少了许多自以为是的评判,但是透过这张标签,还有另一层的承认——也许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那就是它作为一份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存在于生命经验之中的痛苦。

人在痛苦的时候,无论如何不希望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因为他们需要被认真聆听和对待,渴望理解,而不是看到自己的痛苦被3个字轻飘飘地盖棺论定。
收藏 邀请

已有0条评论

返回顶部